1.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的新安江,安徽境内全长242.3公里,流域面积6736.8平方公里,是皖浙两省人民共同的母亲河,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新安江见证了黄山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新安江与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由此拉开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大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强调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安江的生态补偿机制模式和生态治理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屯溪这座美丽的城市逐水而建,因水而兴。新安江水是这座城市跳动的音符、灵动的脉搏。新安江的变迁直接见证十八大以来我区水土保持改革工作推进成效,直接见证我区水土保持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日的新安江声名鹊起,“新安江模式”在全国10个流域、13个省份推开,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新安江屯溪段是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安徽省第一批美丽示范河湖。河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河长制工作成为全国创新样板。
今日的新安江从“要我保护”自觉转化到“我要保护”,保护和发展的意识扎根心底。从古为今用的村规民约,到创新激励流域居民守护源头环境的生态美超市,再到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科普宣传活动,对新安江水土保持的系统治理已逐步成为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绿色生活理念。
今日的新安江承载着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新安医学、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剧、徽菜、徽派建筑等徽州古文化和现代城市发展元素竞相迸发,绘就出一幅山水人文交融的精彩画卷。
今日的新安江已经建成完备的防洪体系,新安江屯溪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这条安澜之河带给这座城市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保障两岸人民安居乐业。
今日的新安江水清岸绿,水质持续保持II类。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70%,是杭州市千万居民的生活用水,是长三角的战略水源。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已成黄山最鲜明的生态标识。
今日的新安江生命富饶,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流域内共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8种,省级保护动物195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3种,木本植物1104种,鱼类114种,兽类86种,鸟类211种,爬行类动物53种。
今日的新安江处处生机,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82.9%,人均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绿水青山正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
2.主要做法
2012年以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正式实施,皖浙两省同向发力,探路生态保护,实施水土保持,呵护碧水东流。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作为生态强省的“一号工程”,纳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杭黄两地携手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勤劳的屯溪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强力推动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系统的生态保护体系,完备的环境治理体系,合理的绿色产业体系,严密的生态法制体系,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正式拉开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的序幕。积极推广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封山育林,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推进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建筑工地扬沙降尘处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实施农药集中配送,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业灭源污染;建设生态美超市,推进垃圾分类、建筑垃圾、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体系。谱写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交响,走出一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合作共赢发展之路。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成果,形成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安江模式”。
坚持不懈抓好新安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新建、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严把方案审批关,对水土保持两费的征收,进行严格管理,做到“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有效防止了两费使用和管理上的违规行为。2023年度,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1件,自主验收备案10件。征缴水土保持补偿费72.79万元。严格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解译监管疑似违法违规项目和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要求,开展专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近年来,开展监督检查500余人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00余份,起到了很好的法律宣传和震慑效果,为有效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六条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是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和要求,是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对于促进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贯彻实施,以及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促进水土保持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屯溪区坚持宣传和教育并重,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水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水土保持国策,实现“三提高”“三增强”的目标: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提高各级水土保持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增强全民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增强开发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各级领导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3.存在的问题
3.1水土保持宣传有待提高。表现在:一是部分生产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足,导致个别生产建设项目没有很好的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二是一些生产建设单位法治意识淡薄,对缴纳水保“两费”工作存在推诿、拖延现象。
3.2 水事矛盾预防和协调有待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涉及到流域内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很好完成治理任务。但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停留在以水利部门为主体,镇、村作用发挥不够,理解不足,使得协调工作难度大,工作推进慢。比如,屯溪区三充片水土保持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由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于2013年8月下达投资计划,2013年12月开标,因池塘放水和临时征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无法进场施工,直至2019年11月,做了大量细致的村民工作,才得以重新启动项目实施,2020年12月完工,2021年9月份竣工验收。
4.结语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的未来已经融入今天的中国生态文明探索的时代征程。在新时代起点,勤劳的屯溪人民将积极探索新安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共治、产业共兴、发展共享的共建互促发展模式,推动黄山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求是》2019/24
[2]水利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Z].2023
[3]中共黄山市屯溪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改革开放实录汇编.改革开放新时期屯溪区水利工作纪实[Z].2021
[4]黄山市屯溪区水利局.屯溪区“十四五”水利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Z].2023
作者简介:江胜武(1968-),男,中专,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