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医院容易发生跌倒情况,一旦发生跌倒情况,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原发疾病治疗,导致预后不佳。因此,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跌倒发生[1]。我院对部分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选取患者82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对患者随机编号,1-82号,11月,中奇数号为对照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1-79岁,平均(66.55±4.44)岁;偶数号为观察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60-80岁,平均(66.44±4.22)岁。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跌倒发生的危害,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尽量减少跌倒事件发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详细操作见下文:(1)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因素。对每一位患者都需要全面评估,明确发生跌倒事件的风险性,对于高风险患者以及行动不方便的患者,需要佩戴红色标识,给予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预防跌倒。尽量避免患者单独行动,需要有专人陪同。(2)采用多种措施积极预防跌倒。一定要保证地面整洁干净,拖地之后一定要及时将水渍清理干净,保持地面干爽。卫生间、走廊、床边均需要设置扶手,并增加公用助行器,方便患者行动。(3)强化健康宣教。护士一定耐心向患者讲述跌倒发生的危害性、发生原因以及积极预防跌倒的必要性,教授患者和家属防护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护士需要对患者实施一对一辅导,提高患者依从性。(4)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详细对高风险患者的情况进行交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定期召开讨论会议,明确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而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量表,包括四个项目,每项100分,分数高表示护理质量好[2]。(2)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x̄±s)”表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x̄±s)
2.2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由表2可知,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VS17.07%),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数量增多,从而导致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给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均造成一定负担。跌倒是老年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跌倒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极其不利,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由于不够完善,以发生跌倒风险事件。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具有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等特点,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提早进行干预,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3]。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VS17.07%),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沈亚芬[4]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护理的优良方案。
综上所述,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患者跌倒,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邢燕文. 预见性护理在开放病房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136.
[2]宁艳.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2):145.
[3]邓蓉林,岳玉川,高丽娟.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272-272.
[4]沈亚芬. 预见性护理在开放病房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