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简谈高中体育科学发展体能的教学研究

​倪华

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15

摘要: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高中的体育课程已经成为了必修的课程。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因此,高中生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他们可以进行高效率学习的保障。而对其进行体能训练,可以强健其体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们长期学习的压力与疲劳。对于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高中训练中,大部分学校对高中生的体能训练重视不足,而体育课程较少,导致学生们不能有效的进行体能训练。本文笔者将主要介绍高中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以及进行有效体能训练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今后的高中体育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中;体能训练;途径
DOI:10.12721/ccn.2022.1580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的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而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期培养出可以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高素质人才。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其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其顽强奋斗的精神,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对高中生进行体能训练做简要分析。

一、高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体能训练缺乏趣味性

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中多以教学为主,即通过排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强化学生体能。多数高中生对体育教师讲授的体育运动项目技巧都十分感兴趣,然而每项体育运动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由于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以至于在聆听教师讲解运动项目理论知识时存在厌烦和抗拒情绪,长此以往不愿主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二)缺乏自主训练意识

体能训练活动重要组成即学生课下自主锻炼活动。高中是冲刺高考的重要学习段,很多学校都减缩体育课程时间,学生在短暂的体育训练中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十分宝贵,正因如此多数体育教师都不会将较多的时间花费至体能训练,倾向于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将希望寄托于学生课下自主锻炼活动。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受高考影响,很少有时间参与课下自主运动,长此以往降低体能。

(三)训练程度把握不当

虽然我国部分学校针对高中生缺乏体育锻炼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然而每位高中生均为独立个体,其身体素质、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可能不适用于每位学生,但学生担心被教师责备,及时身心均不适应,也会参与其中,然而却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高中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

随着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这些孩子通常都是被家长宠着,捧着,家长们也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在进入高中时期之后,孩子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长安排的补习班里以及学校的教室里面度过的。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大大的减少,学校的体育课程也被教师不断缩减,在临近考试时,体育课程甚至会被其他的学科教师所占据,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的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学生长期进行不了体育锻炼,其身体素质也将会出现下滑,甚至出现免疫力低下,发胖等现象。由此可见,高中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进行体能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素质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长时间坐在教室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精神疲劳,压力过大的现象,其精神上也会时常处于一种高度紧绷的状态。而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体育锻炼,那么学生的身体体能也必然会下降。而如果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体能训练,学生紧绷的神经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血液循环加速,其心肺功能也会得到逐步的加强,身体机能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可以全面的提升身体素质。

(二)进行体能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们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学生可以了解到每一项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哪一部位有利,可以了解到进行各项体能训练时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也会由此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时的精神压力也会逐渐地减少,他们会以更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其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可以说,进行体能训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友谊

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能训练时,会有一些合作类的训练,比如,三人四足、接力赛跑等。在进行这些训练时,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亲密合作,才能够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一起想办法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方法完成训练。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情谊会逐步的得到提高。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合作意识也会逐步提升。

三、高中生进行有效体能训练的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虽然高中体育课上进行体能训练对于学生的意义已经逐步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的训练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前,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更新与改变。导致其训练模式与训练方法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体能训练。因此,学生们表现出来了训练积极性不强,兴趣不高等现象。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体育技能的教授,仅留出少部分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能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一)调整体育课堂结构,优化训练内容

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提升体能训练的兴趣,根据实际的训练内容适当调整体育课堂结构,优化训练内容。体育教师可以学习当前先进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体能训练的内容,可以删除一些耗费时间长,学生兴趣不高的体育项目,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跆拳道、轮滑、篮球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训练兴趣。另外,在进行训练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让学生在欢快的训练过程中,学会更多的体育技能,放松自己的心情,以此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升学习能力。

(二)改善体能训练考核机制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体育教育已经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以往的体育训练中,体育的主要考核方式是考察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要评价内容。而理论成绩几乎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其比例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因此,高中体育课程必须要改善体能训练的考核机制,需要注意的是,要切实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这一基本点出发,结合其在这一阶段的生理以及运动体能情况,有效地将所学习到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融合进体育训练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体育训练。

(三)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体能训练对自己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意识。教师要着重增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体验感,学生获得了较良好的体验,才会真正爱上体能训练,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性以及热情参与到体能训练中来。另外,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体能训练有抵触心理,教师要创新训练方式,改变训练方法,不断完善训练模式,争取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可能会由当初的全身心投入,到产生厌恶情绪,以致最后完全放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时常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有持续的动力进行体育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机体的各项机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对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强化身体机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谷艳荣,沈宇红.探讨健康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No.435(02):83-84.

[2]王珂.高中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的融合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