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优势,逐步渗透并改变着高中地理教学的传统格局。该模式以具体项目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拥抱这一变革,探索并实践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地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首先,项目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唯一的主导者。这种单向性的课堂呈现使得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理解中,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而项目式教学有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地理现象的探究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相比,项目式教学更具创新性,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可有效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投入学习中,这对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引领学生完成项目式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明确项目式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是教学的灵魂。良好的目标设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促进教学工作行稳致远地进行。因此,在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也为了使每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做好指引。
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地理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与制约的有机整体,地理各要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果其中一个地理要素有变,势必会对其他要素造成影响,从而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对此,为更好地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内容,确定全面的项目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原理与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切实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2)过程与能力目标。能准确读图和析图,具备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能力。具备通过协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情感态度目标。明确陆地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针对以上项目式教学目标,将其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可为地理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保障,也能切实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
(二)注重跨学科整合
高中地理课程涵盖了城市地理的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形态等。例如,在“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城市地理知识分析城市的历史、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在规划可持续城市的过程中,分析该城市的历史演变对其布局产生的影响。学生通过调查城市的发展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对城市形态的塑造以及城市扩张的原因和方式等,从而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同时,学生需要研究经济发展对资源配置和环境影响产生的因素。可以调查城市的主要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情况、能源消耗状况,以及相关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经济发展对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分配产生的影响,挖掘潜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学生还可以考虑城市的文化遗产和社区特色等因素,了解这些元素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研究城市的文化背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不同社区间的文化差异等。
(三)结合社区生活
例如,在“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项目中,学生可以运用社会地理、环境地理、城市地理及地方政策与规划等知识进行分析与实践。可以调查自己所处的地区或某一具体的地区,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社会地理的相关知识分析社区内的现象和问题。例如,思考交通拥堵的原因,与人口密度、道路规划等社会因素的关系。关注社区的环境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并运用环境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考虑社区绿化面积、植物种类、绿化设施等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分析社区的发展现状和城市规划愿景,并借助城市地理的理论,如城市形态、社会空间等,探讨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策略。此外,学生可以搜集社区发展规划和政策资料,了解当地政府部门在交通规划、绿化养护等方面的工作,运用地方政策与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政府决策对社区发展和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影响。
(四)进行有效展示和多元评价
在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中,展示与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地理教师应重视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例如,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报告,分析某些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整体中的作用和意义,报告可通过PPT演示、海报展示等方面呈现。在成果展示环节,各组学生需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小组研究的成果,并接受评价和建议。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项目式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多由教师进行评价,此种单一的评价形式并不客观,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且多数教师存在“唯分数论”的情况,致使学生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评价的多元性。一方面,教师需要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反思,回顾在项目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以让各小组进行互评,相互讨论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成果,使学生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切实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新评价形式,不能只关注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应关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使项目式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的价值不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探寻项目式教学的路径,通过明确项目式教学目标、注重跨学科整合、结合社区生活、通过项目展示和多元评价等方式,切实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