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层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的可行性策略研究

孙燕

乌鲁木齐市畜牧水产草原技术推广中心,830063

摘要: 在基层畜牧业养殖中,环境保护的问题一直被忽视。针对畜牧业中的环保问题,本文从政府管理部门和养殖户两方面入手,提出了规范养殖制度、加强环保教育、创新养殖技术、形成产业化养殖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反刍动物;禁养区;集约养殖
DOI:10.12721/ccn.2024.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基层畜牧养殖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环境都会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损害养殖质量的同时也对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管理部门和养殖户要重视环境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环保畜牧体系。

1.基层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的问题

第一,饲养规划缺乏科学性。我国目前对于畜牧养殖业的规划是相当粗放原始的,例如在养殖舍建设的选址上就有很多不足,养殖舍的标准应该是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但实际养殖中,一些养殖舍和居民住宅连在一起,对生活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养殖工作的开展。在养殖舍的建造设上,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没有配备有害气体监控系统、水质检测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使得污染物没有得到合理处理。

第二,动物粪便污染。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牲畜数量在不断增加,排出的粪便量也在持续增长。粪便的不科学处理可能会对环境的水和土壤造成危害,粪便中富含氮和磷,这两种物质过高时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或者“水华”。粪便中的盐分和抗生素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容易形成细菌污染[1]

当今畜牧养殖对于药物抗生素有大规模的使用,但是一味滥用药物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药物在牲畜体内进行集聚,不能被牲畜完全吸收时就会随着粪便排出,进一步污染水和空气。目前的精制饲料中含有大量牲畜成长需要的微量元素,大部分的饲料中都含有一种叫“植物磷”的元素,当其添加超标时,如果牲畜不能全部吸收,随着粪便排出后,会造成环境严重的磷污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时,牲畜进食后不能留存其中的氨基酸,造成饲料的资源浪费,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饲养牛羊等一些反刍动物时,其在反刍过程中会发酵产生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在大量饲养反刍动物的养殖场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会经常超标。

第三,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不足。畜牧养殖对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但对于环境保护上的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关注和投入都不够,没有为基层畜牧养殖提供专门的环保经费,造成养殖户处理污染物的成本过高,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下降,从而造成一些野蛮污染的行为。

2.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2.1规范养殖,科学划分区域

首先,对于畜牧养殖的管理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规范,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的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形成示范效应。对牲畜的疾病预防与处理、污染物的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出台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比如对饲料微生物添加量、药物使用量、饲养数量等进行进一步限定。

其次,畜牧养殖对于区域环境会造成极大影响,如果不能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将会破坏耕地缩小种植面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树木资源等都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应该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养殖区域,分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等,严禁养殖户在非养殖区域进行喂养。对于禁养区域的牲畜品种要进行明确,除了要考虑到一般的主要家禽牲畜,对于一些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动物,如果对于环境也会造成影响,也应该加入到禁养名单中。区域划分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一些养殖规模小的养殖户,其行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而有利于生物平衡的情况,管理部门需要对此进行系统评估,对符合要求的养殖户给予通行证。

再次,在监管上,管理部门对于养殖户养殖过程中的粪便要进行抽查检测,对于药物、饲料使用不合理的养殖户给予处罚,责令整改。对于有害粪便进行统一的处理,在发生大规模瘟疫后的牲畜尸体要妥善进行销毁。最后,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行相关政策,吸引资金、人才、技术进入到基层畜牧业中,形成示范农场。

2.2加强教育,强化养殖户环保意识

很多养殖户缺乏科学的养殖观念,对于环境保护也没有意识和手段,长此以往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地方政府应该站出来对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科普环保养殖、科学养殖,开展各类环保讲座和科学养殖教育活动,不仅对于养殖的质量有所帮助,对于环境保护也是贡献一份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层政府可以建立区域养殖网络,定期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养殖户进行教育宣传,也可以派遣技术人员走访养殖户,介绍培训先进养殖经验。

2.3革新技术,做好粪便管理

粪便的合理处理是养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粪便经过合理利用,可以变废为宝,用作天然肥料,供应农作物生长。运用“好氧处理技术”,通过先进的序批式反应器,将粪便处理与污泥处理相结合,方便清洁。同时粪便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机饲料,使用到牲畜的日常喂养中,通过脱水、发酵等工艺处理后,粪便可以转化为可喂食的饲料。粪便通过发酵,使用“厌氧处理技术”后,还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作为新型能源,可以照明取暖,相比于传统的媒和石油资源,更加清洁环保[2]

对于养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要运用技术手段充分解决。比如对于养殖了大量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养殖场,可以通过在喂食中加入一些植物添加剂的方式改变牲畜胃里的微生物数量,以此减少反刍行为时产生的氨气、甲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4丰富产业链,形成产业化养殖

在现代养殖业中,集约养殖是一种现代产业化、规模化的养殖体系。集约养殖也叫集约化养殖,指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管理技术,实施高密度、高产量、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法。构建的理念是将畜禽养殖业、种植业看做农业生产系统中相互依存、互为利益的耦合体。

许多个体养殖户没有资金和技术进行污染物处理,可以根据养殖业高度集约化的优点形成产业链。对于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可以建设粪便处理厂,处理后的粪便进行沼气、饲料、肥料制作,延长了产业链,也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可以促进养殖场联合,组成大型养殖企业,共同承担污染物处理的成本,还可以形成特色养殖企业,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模式和产业工厂。

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基层畜牧养殖中还存在许多环境方面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发挥好带头作用,制定规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支持和环保教育。养殖户要树立环保意识,遵守养殖规定,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产业,形成绿色畜牧、环保养殖。

参考文献:

[1]董伟.基层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的可行性策略[J].农家参谋,2020(16):145.

[2]唐慧.基层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可行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