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护理进展研究

谭江霞

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8300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及迁延不愈等特点,急性加重期患者胸闷、气短及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加重,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改善气道气流受限及提高氧合指数等均有重要作用,但是患者容易出现肺不张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对临床疗效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早期肺康复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促进病情缓解。本文特就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早期肺康复护理方式及可行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机械通气;早期肺康复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1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作为呼吸内科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发因素包括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的几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无创机械通气能够使患者肺部通气获得直接改善,使气道限流及呼吸肌疲劳得到有效减轻。但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肺泡膨胀可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导致肺部通气/血流比失衡,影响患者预后改善,为了促进肺功能改善,必须予以患者针对性地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一、肺康复概念及目的

肺康复及临床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充分评估后为其提供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呼吸训练、运动训练、营养干预、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旨在使患者的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均获得改善,护理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防止病情恶化[1]

二、早期肺康复护理方式

2.1电刺激肌肉、神经  电刺激肌肉、神经有助于避免失神经指挥肌肉出现萎缩等现象,可促进肌肉群规律收缩,确保肌肉重量与密度保持平衡,加快周围神经重生并使神经对器官支配的功能获得增强。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快新陈代谢,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2.2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训练方式如下:将一长条形纸巾置于与患者嘴唇相距15cm部位,指导患者以鼻吸气后用力吹动纸条,20下/次,每日训练2次。腹式呼吸训练方式如下:指导患者充分吸气,使腹部鼓起,嘴巴呈吹口哨样呼气,呼气同时收缩腹部,持续训练20下,每日训练2次。呼吸训练可提升患者呼吸肌功能,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加快肺组织血液代谢,使气体交换率得到显著提高。

训练期间必须严格按照患者耐受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训练时间进行适当调整,训练期间若患者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表现必须立即暂停训练[2]

2.3运动训练  包括耐力训练及力量训练,常用方法包括按摩放松、推拿、踝泵运动、扶床站立、支腿抬高、阻抗训练和步行训练,能够促进患者活动能力及运动耐力改善。

2.4健康教育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自觉选择有益、健康的生化方式,既可控制病情发展,还能够防止病情复发。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向患者介绍慢阻肺及无创机械通气方面的知识;(2)指导患者戒烟并远离刺激性气体;(3)向患者介绍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治疗、氧疗、药物治疗等;(4)护理要点,包括每日开窗通风,根据天气变化采取保暖措施,为患者提供排痰指导;(5)向患者讲解肺康复训练方式,包括物理治疗、呼吸训练及运动训练;(6)指导患者学会调节和管理情绪。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明确病情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有利于患者养成健康行为,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

2.5营养指导  长期受疾病困扰,患者多存在组织缺氧、膈肌疲劳、精神压抑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表现,机体消耗量增加、代谢下降,受缺氧、感染及应激反应等因素影响,机体对能量消耗显著增加,容易诱发营养不良。为患者提供营养指导能够促进其血气功能改善,进而可提升其肺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体质及营养状况为其提供营养指导,适当摄食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若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现象可为其提供微生态制剂、重组人生长激素及免疫调剂剂等。

三、患者采用肺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刘绍燕[3]等研究中,接受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患者护理后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溶剂及最大通气量等均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而且能够显著缩短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并提高患者氧合指数。芮祖琴[4]研究结果表明,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联合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患者肺功能指标更佳且无创通气时间更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更低、氧合指数更高,预后更好。易飞[5]研究中,应用早期肺康复护理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早期肺康复训练安全、可靠、可行,能够使广大患者从中受益。

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适感明显加重,不但影响其生理舒适度,还会加重期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使得患者产生焦虑等情绪并影响其治疗积极性。早起肺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使患者的病情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更加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参考文献:

[1] Akashiba T,Ishikawa Y,Ishihara H,et al.The 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 guidelines(second revised edition) [J].Respir Inves,2017,55(1):83-92.

[2] 史慧芳.无创通气结合早期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10):50,52.

[3] 刘绍燕,王琳,卢家宜,黎松娇.早期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91-94.

[4] [1]芮祖琴.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下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9):1817-1820.

[5] 易飞.早期肺康复护理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并行无创通气治疗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9,5(4):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