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段志微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430300

摘要: 分析应用急诊内科护理措施进行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3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急诊内科护理)41例,B组(常规护理)42例,比较病情指标、预后情况。结果:病情指标比较,A组脑钠肽、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情况比较:A组复发率[2.44%(1/41)]低于B组[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衰护理中应用急诊内科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指标,促进患者预后,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急诊内科护理;老年心力衰竭;重症心力衰竭;预后
DOI:10.12721/ccn.2022.1570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重症心力衰竭为危急重症,老年患者占比较高。该病通常突然发病、迅速不良进展,病死风险较高。针对此种患者进行专业治疗具有必要性,但是与此同时,还应进行全方位临床干预,通过科学干预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和良性转归是临床管理的重要内容[1]。常规护理措施在重症心衰护理中应用效果有限,急诊内科护理对危急重症患者适用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模式,其应用目的是强化重症病情管理,促进病情科学干预[2]。本文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衰患者83例,说明急诊内科护理方法,观察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83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按照护理措施分组,A组41例(急诊内科护理),性别:男/女=24/17,年龄(61~87)岁,平均(72.61±8.74)岁;NYHA分级:Ⅲ级27例,Ⅳ级14例。B组42例(常规护理),性别:男/女=23/19,年龄年龄(62~86)岁,平均(72.63±8.72)岁;NYHA分级:Ⅲ级26例,Ⅳ级16例。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重症心力衰竭确诊,双下肢水肿,气促、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NYHA分级≥Ⅲ级;(2)年龄>60岁;(3)精神、智力正常;(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自主意识不良;(2)资料不全;(3)合并全身感染;(4)合并恶性肿瘤;(5)中途转院;(6)合并心肌肥厚梗阻或者重症心脏瓣膜阻塞;(7)重症肾功能障碍。

1.2方法

B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缓解心脏负担用药,扩张血管,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合并饮食、用药和日常生活管理。

A组在B组基础上行急诊内科护理:(1)基础治疗改善心功能、舒张血管。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根据实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使用强心甙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药,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管痉挛。基于此种治疗,结合病情静脉泵入硝化甘油、硝普钠以及乌拉地尔用药等。监测生命体征,动态监控病情,对症实施临床干预。(2)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2)用药,口服给药,100 mg/次,2次/d。持续用药2w,在此期间结合病情变化对药量进行合理调整。

1.3观察指标

病情指标:治疗前和治疗2w后分别进行收缩压(即SBP指标)、舒张压(即DBP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即LVEF指标)、脑钠肽(即BNP指标)。

预后情况:治疗后6 m随访,统计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老年重症心衰患者数据,计量资料(病情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预后情况)以率(%)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情指标

治疗前,组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BNP指标降低,LVEF指标升高;A组收缩压、舒张压、BNP指标<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F指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治疗前后病情指标(x̄±s)

11111.png

注:与B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3预后情况

6 m随访显示,A组复发1例,复发率2.44%(1/41);B组复发7例,复发率16.67%(7/42);A组复发率(2.44%)<B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组间血压、BNP指标、LVEF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病情指标均可见明显改善,但是同时期组间比较,A组指标改善幅度较大,显著优于B组。该结果表明,A组在急诊内科护理影响下病情有效减轻,健康状态较好。

预后情况显示,A组复发率较低,B组与之相比具有较高复发率。重症心力衰竭病情稳定性较差,复发风险较高,复发率是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2]。该指标表明,A组长期影响作用较好。

综上所述,在临床管理老年重症心衰过程中实施急诊内科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指标改善,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脑钠肽指标,促进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改善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状态,护理效果和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宋心愿. 急诊内科对症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和预后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5):40-42.

[2]杜鹏,马玉玲. 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