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展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然后根据具体的工程概况,结合实际的施工设计和要求,合理地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以更好地发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满足绿色建筑背景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建设和应用需求。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具体是指,在整体寿命周期以内,节省资源消耗,降低污染问题,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以此给人们供应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实现和谐共生的高功能类建筑。绿色建筑与如今社会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全相符,按照建筑行业发展计划而言,绿色建筑在新型建筑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使其逐渐变成建筑企业未来主流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主要设计原则包含利用新能源、环境保护、人本理念等,争取产业能耗增加、污染问题加剧等问题得到改善,特别是施工中影响因素的减少,从而推动生产与保护工作实现同步开展。
2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
2.1设计减排
建筑设计环节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量。设计环节能够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控制问题,控制好施工周期就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设计人员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能够形成全生命周期碳减排观念,采取全新的主体结构体系、装配式装修等手段控制好建筑施工周期,使装配式建筑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加强与建筑施工中其他部门的合作,提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加快建筑设计进度,缩短建筑整体施工周期。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装配式降低碳排放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尽快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环节主要采取标准化设计,加强与施工部门、监理部门等多个部门交流探讨,确定了装配式建筑降低碳排放的目标,据此选择合适的绿色材料,并加强新工艺在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加强低耗能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建筑标准化设计目标。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能够在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缩短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应将绿色节能作为设计目标,加强BIM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利用BIM技术开展碰撞试验,减少设计中的失误,避免出现二次返工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传统设计阶段所采取计算方式是人工计算,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较多,造成设计参数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导致设计不符合实际建筑施工要求,需要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更改,这就会浪费较多的设计时间。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环节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使设计阶段信息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例如: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直接将详细数据导入软件中,信息数据不需要设计人员再进行手动录入,有利于节约更多的设计时间,同时,信息数据能够直接与设计图纸中的数据进行匹配,从而在减少设计误差的同时,减轻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量,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碳排放量。
2.2加强装配式建造全过程低碳管理
在施工期间,加强车间、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低碳环保意识。加强建筑材料使用的控制,建立超限使用审批制度,尽量降低施工物料的消耗,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鼓励各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创新节能,开发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流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合理利用机械设备,选用低碳、节能的施工机械,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建造期间,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中绿色建材的比重,以节能为主,以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轻集料为主,大力推广高性能门窗和装饰保温一体化墙体。实行全流程动态管理,对施工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进行严格控制。
2.3PC构件的优化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中,PC构件属于常见组成部分,而且该构件又是经常出现浪费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的主要环节,只有加强优化PC构件的设计,才能实现以上问题的有效处理。在实际优化中,需按照现场的吊装塔吊的能力及位置,适量减轻预制楼梯的重量,也能选择叠合式阳台,如此既能让预制件的重量减轻,提升其质量,又能减少施工材料的具体用量,以此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而且在预制阳台、楼梯、飘窗、空调板等位置时,需要对外墙保温层的厚度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要将空调位置与百叶尺寸等结合在一起,为预制质量提供保障。此外,还能选择CAD、BIM等技术展开建模,对每个PC构件的安装节点展开建模,确保设计精准度不断提升,以可视化的施工方案协调处理土建和安装使用问题,从而规避施工现场的返工现象。
2.4对预制构件吊装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完整的装配式吊装体系,并对装配式吊装的过程和时间安排进行详细的规划。例如,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吊装的编号和数量进行吊装作业。如果在吊装预制构件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施工问题要及时进行责任追究,保证各个预制构件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操作;其次,使用更多的起重设备,比如塔式起重机,来帮助预制件的整体起重。例如,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对各类预制构件进行加工之前,要对整体预制构件和具体的附属杆件的连接位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关键结构点所处的位置进行全面讨论,进而开展各项吊装施工技术,加大系列化的交底工作。在比较适当的位置,应对预制构件安装的螺栓进行综合处理,以提高塔吊设备等多种附件构件安装所具有的综合质量,进而提高结构安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横向上进行特定的旋转作业,将对应的预制结构全面地连接起来,使特定的吊装预制构件在实际施工时,可以与吊塔本身的实际运行相适应,从而实现后续预制构件的安装工作。
结语
综上,装配式建筑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对此,相关单位必须重视此装配式建筑,并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促进装配式建筑在绿色建筑工程背景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愈,孙思园,刘陆.装配式建筑碳减排驱动因素与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22,43(10):90-95.
[2]李天华.绿色低碳理念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4):197-200.
[3]袁闪闪,陈潇君,杜艳春,等.中国建筑领域CO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35(2):394-404.
[4]周硕文,王元丰,高源林,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景下绿色可持续建筑工程发展与挑战研究[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4(6):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