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属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发病突然,病情迅速进展,必须予以及时救治和科学健康管理,否则极易导致患者猝死。在此过程中,健康管理为基础性干预措施,患者院前病死率较高。院前急救和护理干预侧重于尽全力把握和利用最佳救治时机,对患者予以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加强全周期临床管理[1]。本文从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选取85例,说明常规健康管理基础上联合急性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85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临床管理方法分为,A组42例(健康管理、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性别:男/女=25/17,年龄(44~74)岁,平均(57.91±6.23)岁。B组43例(常规健康管理)43例,性别:男/女=24/19,年龄(45~73)岁,平均(57.93±6.20)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急性心梗确诊;(2)初次发病;(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2)血液系统疾病;(3)免疫机能异常;(4)资料不全;(5)心脏外科手术史。
1.2方法
B组行常规健康管理:患者由家属送入医院,常规溶栓治疗、急救干预。
A组:入院前实施积极急救护理干预。(1)急救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评估病情,分析具体病情针对性采取急救措施。(2)呼吸道护理:对于呕吐患者,及时清理口腔堵塞物,清理鼻腔,清除分泌物,促进呼吸通畅,预防窒息误吸。实施吸氧治疗,控制氧浓度为(4~6)L/min。合并重症心律失常、休克患者,予以高浓度吸氧治疗。(3)创建静脉通道,实施血管舒张治疗,使用强心剂与利尿剂,保证三清一复核,遵医嘱准确用药。(4)疼痛干预: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预防恐惧、疼痛加重病情,根据个案评估结果个性化实施镇静镇痛处理。(5)重症心梗患者,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情况,评估溶栓治疗可行性,确保符合溶栓治疗指征后实施溶栓治疗。在转院患者过程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合并室颤患者实施除颤处理。(6)心理干预:受到病情影响,急性心梗患者常见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个性化情况予以健康宣教与情感支持,通过实施策略性护患沟通和科学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心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心态稳定。在救治过程中及时说明救治进度,实施有序救治,稳定患者情绪。
1.3观察指标
治疗与恢复效率:统计患者急救治疗时间、开始溶栓时间、球囊扩张治疗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
近期预后情况:统计急性心梗患者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急性心梗患者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与恢复效率
A组急救、球囊扩张用时较短,溶栓效率较高,下床和出院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治疗和恢复情况(x̄±s)
2.2近期预后情况
A组血管再通率(78.57%)>B组(51.16%)(P<0.05),A组病死率(9.52%)<B组(20.93%)(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B组(41.86%)(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及时开展有效急救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患者致残致死风险。但是在实际接诊与临床干预过程中,因为多因素影响,发病至介入治疗期间干预措施不到位,影响患者救治结局[2]。
在实施健康管理同时,对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力求缩短再灌注时间,促进发生堵塞的血管再通,以期促进患者预后。在此过程中,加强院前急救干预,减少发病后延误时间,尽快开展救治措施,做好入院介入治疗准备,实施高效、准确救治,有效缓解心肌功能受损情况,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在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中,严密监控呼吸、心率、血压变化,预防呼吸抑制,及时处理用药不良反应。采用此种干预模式时,要求医护人员专业素质过硬,提高反应速度,熟练掌握急救流程,可准确评估病情并且适时予以正确干预。
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后,急救得以更迅速完成,可较快启动介入治疗程序,球囊扩张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可更快恢复下床活动状态,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恢复效率较高。
近期预后观察显示,A组急性心梗后并发症预防效果较好,与B组相比显著降低了病死率,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近期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显示该组临床干预方法对于急性心梗康复更具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干预急性心梗患者时,应采取积极的健康管理措施,科学开展院前急救,全面加强护理干预。通过此种护理,可促进救治效率和患者恢复效率改善,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促进血管再通,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金美. 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6(07):167-168+202.
[2]谭爱梅,杨秋俊,张玉蓉等. 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名医,2020,(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