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杨冬梅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天宁小学 323000

摘要: 教育不仅是让小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优势,将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教育观念,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中,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拥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在科学教育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其能够以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本文就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探究,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DOI:10.12721/ccn.2022.1571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生对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新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学科。换而言之,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统编教材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正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期,对某种抽象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具象的表达方式作为辅助,小学语文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其能够融入到情景教学中,辅助小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的知识。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创建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把语文学习的探索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学习压力。例如,在《比尾巴》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动物之间尾巴的不同,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课本内容拟人化,通过音频、视频的播放,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其中,并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索,使其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以想象。在此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通过丰富想象力的辅助,快速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情境创设,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创新的意识被激发,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形成创新思维意识,为其未来美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创建合作创新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对教师有种特殊的依赖,教师的举动、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引导性,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向师性特点,通过创建师生合作创新教学环境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多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融洽的相处关系中,逐渐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成为好朋友,通过课上、课下频繁的师生互动,完成相应的教学互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创建合作创新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求异学习意识,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向小学生们展示乌鸦是怎么通过小石子喝到水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其能够自然参与到课堂小实验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们对乌鸦喝水的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其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主动探索、善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意识,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从某种角度上减轻小学生的课业压力。

三、通过兴趣激发创新热情

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写作能力的支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小学生在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他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使其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使其进行天马星空的想象,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学习热情,使其在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作文充满学习兴趣。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难忘的**》为主题,进行半命题的语文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印象深刻的节日、一次难忘的旅行、难忘的经历等等为写作主题,通过对事件详细的描述,勾起学生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使其能够回忆起跟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等等,并将此经历通过写作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以此来降低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抵抗情绪,使其对语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其创作思维得到发散,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使其能够体会到语文写作的快乐。

五、通过语言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熟练构建语言系统并且能够将语言熟练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当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意义上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找准语言运用点,为学生创造用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关键语句创作作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进行了如下课堂活动设计:首先,带领学生们阅读全文,并且能够简单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词句;其次,再次阅读全文,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最终,根据课后习题要求,鼓励学生任意选择“小练笔”中的其中一个画面去进行仿写练习。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们围绕着课文内容形成了一定的语言构造认知,又通过模仿,将课堂所学应用于语言表达的实践之中,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还有很多,关键就是教师能够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进行不断创新,有效引导,才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潜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1]宋登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29):127-128.

[2]吕艳兰.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途径[J].中华少年,2020(21):10-11.

[3]惠汝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学园,2020,13(14):45-46.

[4]张宏霞.试探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0(0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