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

梁美玲

广州市南沙区潭山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常用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正确手段,来让学生能热爱读书、会读书,并喜欢上朗读,才能在学习语文上更加轻松,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当前教育要求。本文就先分析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意义,然后分析当前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对策,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创新路径
DOI:10.12721/ccn.2022.1571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作精神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中针对朗读有明确要求。所以,教师就要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推动朗读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掌握其他的语文技能提供帮助。

一、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意义

(一)提高感悟能力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想要能从中提高学生的语感,就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行。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能加深学生印象,进一步了解语文知识内容,并在脑海中形成记忆,在后续遇到时能及时反应[1]。通过朗读能对语句的正误、表达的情况等分析,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进而内化成语文素养。教师在朗读教学上,也并非是简单熟悉课文内容,而是要能为学生营造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其中,引起情感共鸣。

(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

如果能对优秀的文章加以熟读,就能感悟到很多人生哲理。教师通过朗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在不断阅读中,掌握其中的优美语句,进而脱口成章,让学生在后续写作文和表达上更加清晰。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目标不明确

教师通过朗读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朗读教学应该重视以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入手,能有效从中明确目标,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各项能力[2]。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上能看出,教师所采取的朗读模式就是按照教材内容来朗读,教师在学生朗读前也没有为其提出具体要求,导致学生不仅不懂得应该如何朗读,而且也不了解朗读的实际含义,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朗读对象过于集中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导致针对学生不公平。很多学生基础能力弱的学生,在朗读上不能精准掌握属于自己的朗读方法,统一的朗读标准目标不能达到,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取得理想朗读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针对朗读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在评价上不能片面,要从多方面进行,明确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评价上能看出,教师更加重视语调和语言,而且评价的方式也非常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不能让学生从中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得评价意义不大。

三、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方案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读,避免繁琐分析,在朗读教学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自己选段读、小组读等,不同方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课堂上最有效的工具,能直观地展示和表达知识点,并活跃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朗读教学也是如此,要能在朗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从而来吸引学生注意。教师通过多媒体能播放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为能解决这一为,就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感受并学习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对应的朗读音频,并提前下载,然后在课堂上播放。此外,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容易掌握,就需要教师能利用生动直观的语言,来有效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增强朗读效果。

比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朗读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先搜集各类鲜花图片,并且结合图片来制作多媒体动画,然后在朗读教学中播放,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就能从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则是要重视在搜集时要能与课文内容相同,保证朗读顺利。

(二)注重示范朗读

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上,示范是关键。因为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师则是要帮助做好示范,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从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小学低年级作为学习基础,如果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朗读习惯,会严重影响未来学习[4]。为了能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并让小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教师就要注重示范。

比如,在《雷雨》教学上,教师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很容易拉长音,所以教师就需要纠正这一问题,要能教会学生有节奏地进行阅读,“漫天的乌云,黑压压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教师在黑板上,将这一段话的停顿通过斜杠来区分,并配合拍手的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朗读效果,让学生能从中学会正确的停顿,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

(三)充分挖掘文章的美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针对陌生的事物有很强的兴趣。而教材中的课文是作者情感和技巧的融合,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写景、记事和写人这几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上就应该深入挖掘,以此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能读懂课文、语句,并对课文内容充分了解。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明确不同文章内容的朗读方式各不相同,因为低年级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较多,课文情节简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充分了解文章内容,还能对文章中的内涵得以明确。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品味文章内涵,在各自朗读体会和进步喜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自己朗读更好。

比如,在《亡羊补牢》课文中,其含义是要让学生能及时地懂得止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这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所联系,所以教师就深入分析,并挖掘文章的内涵,逐步的引导学生能懂得这一文章背后的含义,升华文章内涵,才能体现朗读作用。

(四)做好课外延伸

不管是哪一种知识,必须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反复的联系运用,针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因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找寻一些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朗读。通过延伸朗读的方法,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能从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取得理想效果。

比如,在快乐学习吧“读读童话故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童话刊物,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寻找,然后寻找后朗读。在朗读完成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朗读的感悟和效果,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童话故事在课堂上朗读,利用这样的方法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朗读,还能丰富学生的朗读经验。而在课堂上讨论的方法,能让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中,解决在朗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朗读中就能更加顺利。

(五)做好朗读评价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是也能进行初级的评读。因此,教师在小学生朗读完课文后,就可以让其他的小学生来进行评价。比如,一些小学生说出“朗读声音很大,但是感情不足”,然后教师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完善自身,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反思,能有效地找出学生自身所存在的朗读问题,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掌握程度。

比如,在《小马过河》朗读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的同桌来进行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更加真实,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所以评价效果更好,让学生掌握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朗读中完善。教师则是要能在教学中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减少其中的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评价和评判,在这种情况下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更好朗读。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较少,所以在朗读过程中大多都依靠拼音,这就使得小学生不可能很流畅地完成朗读。而教师就不能针对学生的语速、流畅程度来批评,而是要能给予学生鼓励,只有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出快乐、喜爱等,就要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增强小学生的自信,才能更好朗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上,教师则是要能从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是在新课程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也是从中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方法。朗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师这是要能让学生有感情地完成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知识内容,从而达到朗读语言、情感的和谐统一,推动小学生更好发展,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婉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1(23):62-63.

[2]刘亚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入门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4):167-168.

[3]林晓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风,2020(04):39.

[4]史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探索[J].科普童话,2019(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