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骨隆突出/医疗或其它器械处的皮肤和/或软组织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或开放性溃疡,压力和/压力联合剪切力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多发压疮大多是外伤后截瘫、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所导致的,常发生在骶尾部、髂部等部位[1]。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护理不当等诸多因素,导致创面经久不愈,溃疡逐渐扩大加深加重,单个发展为多个压疮,换药效果差,给患者乃至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创面大而深的组织缺损或伴有肌肉、肌腱、骨骼暴露压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而术后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皮瓣受压坏死是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2017年4月~2019年1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将悬浮床用于多发性压疮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2017年4月~2019年11月之间收治的多发压疮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3~73岁;截瘫7例,偏瘫7例;每例患者2~4处压疮创面,共32处压疮,其中骶尾部15处,坐骨结节6处,肩胛部2处,双髋部5处,足后跟2处,足外踝2处。压疮大小2.0cmX4.0~15.0X23.0cm。所有患者均为长期卧床,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贫血。
1.2治疗方法及结果 所有病例从入院到出院均使用悬浮床,予以创面清创换药,均行皮瓣修复术1次或多次,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本组患者经手术和悬浮床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
悬浮床原理及优点
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滚动悬浮原理设计制作的,是国际上最新,治疗作用较好的病床[2],悬浮床治疗期间,压气机产生的鼓风将过滤的空气传到矽沙中,变成流体矽沙,流动的矽沙移动形成浮力。对病人有以下优点:矽沙移动形成浮力,可减少人体皮肤表面的压强,且透气性好,减少患者疼痛,增加皮肤表面血液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3]。由于浮力作用,可避免伤口受压,无需经常翻身或移动,减轻护理工作量;特别是臀部植皮修复者,可预防皮瓣、皮片受压坏死,同时防止翻身移动造成伤口裂开或皮片移位等现象[4]。悬浮床产生的干热空气,能使创面干燥,降低感染发生[5]。可控制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病人感到舒适,增加病人舒适度。因此悬浮床可运用于压疮预防和治疗的全过程。
3护理
3.1悬浮床护理
3.1.1病室准备 悬浮床放置单间,室内设有空调、除湿机、湿度检测表等。室温维持在24~28℃,湿度维持在40%~6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及含氯消毒液擦拭物品及地板。
3.1.2病人准备 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预防治疗的相关知识,讲解悬浮床的工作原理及对创压疮的好处,让患者及家属明白使用悬浮床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3.1.3悬浮床操作方法 上悬浮床前,预先启动开关,检查悬浮床是否能正常运行。根据患者能耐受的感觉设定床温,一般34℃—36℃,接近皮肤温度。根据患者感受进行增减温度,太低影响悬浮效果,太高影响患者舒适度。在悬浮床滤单上铺上无菌大单并根据创面相应的部位铺好无菌大棉垫,防止渗液浸湿悬浮床滤单,渗液浸湿棉垫后直接更换棉垫。悬浮床关机后将患者搬上悬浮床,然后再启动开关。
2入院护理
3.2.1全面评估护理:病人入院后成立专业治疗护理小组,包括医生、压疮小组护理团队、营养治疗师。遵医嘱予以全面系统的相关检查,进行全面的初始评估。包括营养、创面、活动能力、有无合并症等的评估。本组患者均为截瘫或偏瘫患者,压疮个数在2~4处,几乎无自身移动能力,Braden评分在12分以下,予以悬浮床治疗。病人长期卧床,创面经久不愈,感染重,营养较差。运用伤口湿性换药技术协助医生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控制感染,为手术做准备;请营养科协助制定营养计划,配置营养餐,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护理小组成员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诊疗计划,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制定围手术期护理计划。
3.2.2压疮护理:病人睡悬浮床后换药时需翻身暴露创面部位。如需左侧卧位,在患者左侧向下按悬浮的大单,患者则向左侧倾斜,协助支撑患者保持左侧卧位,这时关闭悬浮床开关,患者体位固定,创面暴露方便换药。同样的方法协助右侧卧位。悬浮床运行时移动病人方便省力,关闭后矽砂静止,病人体位固定。
3.3术前使用悬浮床护理
3.3.1心理护理:对于创面长期不愈合的患者,对治疗及愈合缺乏信心。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情况,讲解压疮预防及治疗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最新治疗进展及效果,帮助患者转变观念,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刚使用悬浮床时可能会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现象。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与疏导,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确保一次操作成功,同时给与按摩背部及肢体,缓解病人不适感。
3.3.2合并症护理:术前合并症的有效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6] 。本组患者创面多有感染,渗液较多,应严密观察创面渗液情况,分泌物培养等,应用抗感染敷料及时清创换药;多发性压疮大多长期卧床,伴有基础疾病,食欲差,压疮消耗大,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给与全身营养是关键。入院后除给与静脉补充营养外,营养师制定营养计划,要鼓励病人服用肠内营养制剂,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肠内营养剂能减轻患便秘,减少感染机会,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患糖尿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患者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调整血糖、感染控制。截瘫患者二便失禁,需保留尿管,解决排泄物污染创面问题。积极预防并发症,定时予以翻身拍背,鼓励病人深咳嗽,吹气球等肺功能训练,防止发生坠积肺炎。做好皮肤护理,每日擦拭全身,涂抹润滑油防止皮肤干燥。同时严密观察病人各项检查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医生。每日评估患者周围皮肤、创面情况、饮食、大小便心理状况等,为手术做好准备。
3.4术后使用悬浮床护理
3.4.1体位护理:皮瓣修复术后防止受压,将患者安置在悬浮床上,避免术区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瓣坏死;术后48小时禁止翻身侧卧位,避免伤口裂开出血。术后皮瓣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7]。①观察血运:护士每小时观察皮瓣色泽、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伤口渗血情况等。如皮瓣出现苍白、青紫、皮温低时检查皮瓣手否受压,温度是否适宜,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②术区敷料观察:严密观察术区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渗血较多时应予以更换,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防止创面感染。③保持有效的负压是皮瓣成活的关键,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液量、性质并记录。
3.4.2术后营养支持:强化营养可加速压疮创面的愈合[8],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由主管医生、护士和营养治疗师共同制定。可通过静脉输入联合肠内营养制剂的摄入,确保蛋白质摄取,促进创面生长。
3.4.3健康教育:压疮重在预防,应积极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防治压疮相关知识,防止再次发生压疮。讲解卧床病人皮肤护理方法,减少压疮危险因素的发生,针对患者压疮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计划性的做好随访工作,可减少压疮复发率[9]。
4结果
本组患者14例压疮均愈合,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随访两个月至半年,未见复发及新增压疮。
5讨论
多发压疮患者入院后予立即予以悬浮床治疗,避免创面受压,同时减轻患者翻身的痛苦;换药时利用浮力翻身易操作,节省人力、物力、减轻护士工作量;床温保持恒定,达到保暖效果,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的护理评估,掌握各阶段护理重点,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后继续悬浮床治疗,术后可不用翻身,避免了因翻身引起的皮瓣出血伤口裂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加强全身营养、控制感染、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综上所述,多发压疮入院后使用悬浮床治疗,在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配合全面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压疮病人手术成功率,继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Liu L,Moody J,Gall A. A Quantitative,Pooled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Impa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ettings and Placement on Pressure Ulcer Healing Rates in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J]. Ostomy Wound Manage,2016,62( 7) : 16-34.
[2]徐萍.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的应用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1,2(1):99-100.
[3]宋子珍,艾娟,李红艳,苟凯丽.老年压疮患者使用悬浮床的护理[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0:315.
[4]刘讲涛,赵男,欧阳容兰,等.综合疗法在骶尾部压疮处理中的应用[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1):58-60.
[5]王君,潘云川,周宗,等。VSD联合悬浮床治疗中度压疮35例[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3):269.
[6]刘霞,侯玮.19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髂部压疮术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6):493-494 .
[7]王欣,潘佳栋,李苗钟,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淤血危象的临床分型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2):111-117.
[8]杨程显,李戈,张立颖.压疮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护理研 究,2014,28(9):3075-3077.
[9]候静,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J].药物与人,2014,4(2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