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产后抑郁是当今社会妇女常见的心理疾病的一种,如果不及时的干预很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其高发的现状,使得产后抑郁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心理类疾病。而造成产后抑郁的问题较多,其主要高发的时期是女性分娩后的数日或者数周之内。女性得产后抑郁,危害的不仅是女性本身,对家庭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女性产后提出积极给予家庭关怀以及社会支持,预防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一、女性产后抑郁问题分析
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心理的问题,主要是悲伤、焦虑、多变的情绪、内心的孤独感、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第二,身体的表现。在前期心理问题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产妇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毫无缘由的身体问题。如身体无端的疼痛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轻生等。一般来讲,早期产妇的心理活动较多,这时候大多数人对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并未给予太多关注,而一旦不经过治疗,并且加重产妇的病情的情况下,后期其症状加重危及到生命健康。不仅会对产妇自身造成巨大的伤害,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种伤害。由于社会中产妇产后抑郁普遍存在,且逐渐呈上升的趋势的现状下,该疾病也对社会造成危害。
基于产妇产后抑郁的危害,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是必要的,希望从根源处做起,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是内分泌的原因。引起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心理波动剧烈起伏,从而影响到产妇的情绪、思想变化。女性的内分泌在正常的水平下与异常的情况下,其状态会有很大的区别。第二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些孕妇家里有精神类疾病的情况下,也较容易患上抑郁等疾病。第三是生产以及生产后恢复过程中的治疗手段的问题。在一部分女性眼中,生产的过程是对其心理挑战最大的阶段。在传统意识影响下,产妇在产房内的经历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继而容易患上产后抑郁。另一方面,在产后恢复的过程中,也会造成其巨大的精神压力,这样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也容易诱使其患上产后抑郁。从社会层面来看,大部分产妇产后抑郁的成因主要是自身激素水平异常、产前产后的心理落差感以及对产后恢复的不满综合引起的。
二、孕期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一)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针对现代社会的现状来讲,女性接受了同样的教育。与男性一样,女性对职场的追求也随着自我能力的提升而提升。但是,从怀孕一直到生产之后的时间内,由于身体原因,女性并不能一直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这样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不仅如此,一些女性同样也是家庭生活的主力军,其收入可能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家庭收入情况的改变,也容易促使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另外,在职场中,女性由于无法完成岗位要求,也可能面临被替换或者被辞职的情况。目前一些女性考虑到这一普遍的情况,往往会对生育子女产生退却的心理状态。
因此,基于这一问题,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讲,增加对孕期及产后女性的关心和支撑,落实相关政策,会有效减低产妇产后抑郁的问题。首先,社会层面应该减少对女性“不理解”的声音,避免用人单位等的歧视。其次,针对企业或者其他事业单位等,可以从女性怀孕开始对其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例如,一些用人单位会为孕妇提供单独的工位、提供更方便其生活的工作环境、减少电脑工作内容、降低工作事件以及工作量。另外,基于女性最关注的问题来看,用人单位也应该对孕妇的收入提供一定的保证。最后,从国家层面来讲,可以提供一定的补助,来缓解孕妇在这期间的经济压力。
(二)家庭关怀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从怀孕开始,到孕妇生产以及产后恢复的阶段,孕妇与家人共处的时间较长。因此,家庭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由于家庭影响导致的产妇产后抑郁问题显著上升。因家庭环境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夫妻关系的影响。例如,女性怀孕生产过程中,因为情绪变化的原因,容易产生夫妻矛盾。在丈夫不理解的情况下,产妇的病情就会逐渐加重。第二是婆媳关系的影响。由于生活观念以及习惯的不同,婆媳之间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产妇一直处于压抑的环境也容易诱发其产后抑郁。第三是产妇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例如,由于产妇对于孩子的高期待,在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产妇的心理问题。基于以上的问题,从家庭关怀的角度来看,首先产妇的丈夫应该承担起大部分照顾产妇的责任,尽可能保持产妇愉悦的心情。其次,当产妇与婆婆生活中在一起时,两个人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的生活习惯,互相迁就。身为长辈的一方,在产妇的特殊时期,应该改变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强势”的行事作风。最后,产妇作为家长应该放平心态,积极的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为孩子创造积极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从产妇产后抑郁问题出现的原因来看,大部分产妇会因为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问题形成产后抑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做到改善家庭环境,增加社会支持以及家庭关怀,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后抑郁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张霞. 家庭关怀度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0.
[2] 周肖艳. 家庭关怀度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影响[J]. 2020.
[3] 张丽华, 孙丽霞, 吴健丽,等. 产妇家庭关怀度以及育儿胜任感与产后抑郁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 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