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

曹瑞

山东省淄博市,255100

摘要: 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就必须提高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来解决。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科学有序地规划,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借鉴先进的发展经验,借鉴好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问题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人类在漫长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简单的生产性劳动与自然交换物质与能量。那时的人,只懂得利用环境,却不懂得如何去改变环境。到了晚期,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人们采取了“刀耕火种”的方式,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从而发展了畜牧业和畜牧业。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手工业和矿业的兴起。随着人类对土地形态的大规模改造,以及在出现环境问题后未能及时修复,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原本源源不绝的土地和水源,开始变得贫瘠,失去了肥沃的土地,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土地资源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产和管理环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土地开发规划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地平衡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利益。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可以保证居民的生存,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配置的科学性,在资源-经济-环境-文明恶性循环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3分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1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环保观念落后

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环境保护理念落后,加之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当行为,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致命的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一旦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不可预知的威胁,生态系统脆弱性很可能会给整个文明带来致命一击。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越来越大,而耕地的面积却在持续下降,围海造田、开山修路、剪弯取直等行为,看似是在扩大土地利用,但却对原有植被、次生植被等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了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单一的植被很难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引起了病虫害的泛滥,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3.2生态环保意识淡薄,阻碍城市规划建设

首先,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工作当中,导致了对土地利用监管的缺失,很难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当前,我国土地治理还是以建设用地和新增耕地为主,延缓了生态土地的建设。

其次,目前在城市用地计划执行中,往往存在着“重量轻质”的问题,使得整体工程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城市用地计划目标的实现。

最后,因为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主要集中在耕地上,所以对其他土地的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做好相关工作的审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缺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3土地利用不科学,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

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而且要使农业耕地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由于不科学的土地开发和使用,导致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破坏。如农药污染、荒漠化、土壤侵蚀等。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耕地面积下降。基于现状,若继续以不科学的方式开发土地资源,势必会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地调控,开展相应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

4制定解决土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问题的措施

4.1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首先,加强建设阶段的管理,加强有关制度的执行,完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制度。当前,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环境保护法规还存在不足,部分现行法规在执行中又受各部门制约,很难发挥其作用,要想保证土地整治区域的物种、景观多样性,就必须加强立法、加强执法,打破这种局面。

其次,建立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当前,我国土地整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行之有效且多方认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也正因如此,有些地方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行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要想在整治过程中有效地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工作。

4.2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

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技术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仍需要学习和改进,其中有些技术理论是直接来自国外,在实际应用中,与目前我国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所以,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环境影响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环境影响的缺陷。因为环境评价影响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改进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开发现状展开实地性的调查。只有在对目前我国土地规划利用的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才能制订有用的生态保护计划,让土地规划工作更加合理。

4.3平衡资源配置,优化国土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配给水平,既与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又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紧密联系。在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面,要均衡资源配置,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加强用途管制,以维护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循环利用。首先,做好土地用途管制。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对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标准、耕地范围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进行明确。要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目标任务,按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通过动态巡查,逐地块上图入库,落实到农户,还要通过设立保护标志牌来进行特别保护。其次,加强土地整理工作。避免地表裸露造成的土壤暴露和扬尘,可以通过覆盖农作物秸秆和稻草的方式有效降低粉尘。在有大风的时候,稻草还可以起到防尘、防风、保墒的作用。尽量不要让沙尘随风飘扬,保护耕地,这是当务之急,持续提升耕地的生产力。要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同时做好发展和保护,使耕地在数量、质量与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和谐。

土地是人的生存之本,人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又会影响周围的环境。结合当地实际,采取适宜的开发方式,可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活环境。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不合理利用土地必然带来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在当前土地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建设用地压力,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越来越追求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长期发展,既要给当代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又要保证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同等甚至更好的生活资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造福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荣霞.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J].节能与环保,2019,(07):30-31.

[2]刘燕芳.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