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周新闻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桥墩小学,325806

摘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尽管在高年级时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当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授时,学生往往更依靠直觉感知,而不是抽象认知。不管是从实际情况还是理论视角出发,教师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都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和掌握教学的实质,还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前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误区及其成因,从而摸索出具体的对策。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出发,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阶段,教师针对数学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及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当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数学生活化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且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在面对复杂烦琐的数学知识时,难以实现深层次理解,甚至一些教师简单的授课行为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引入生活化理念后,教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不但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教师的介绍能使他们眼睛一亮,使他们觉得这些知识是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产生的,或者这些知识就在他们的周围。相比简单的数学公式、单一的数学运算,这样更能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授学生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生活化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以直接认知和间接体验为主,具有差异性、简洁性、制约力的特点。但教学过程远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教学行为也比想象中的更为神圣,已逐渐具备了专业化特点,并要求教师具有专门的学识、技术和情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楚自己的专业与身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数学。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仅能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有意义,而且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认识,使其有效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即立足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当然,教师还要将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等融入生活化教学,使教学层次更丰富、教学过程更充实。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依据对学生的理解,针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改动与加工,重新整理相关内容,让展示在学生眼前的知识更接近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进而让教材变得更富有生活化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简单的实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讲授、操作实验活动、数学课程比赛等各种方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现代数学教育问题与数学教学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数学教室,体现教学过程的真实和生命。同时,在教学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把长期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更多地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真正地把完成作业变成生活行为。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知”讲授结束后,教师可提问:“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我们要为班级中的20位同学购置衣服。我们在这家店看到,50元一件服装,购买一件服装可以享受10%的折扣,而购买3件服装的团队则可以免费获得一件。你们认为怎样购买是最便宜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怎样才能最便宜地买到服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而在学会了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师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然后,学生在解题之后,可把生活问题再抽象为数学知识,使得生活再次进入课堂。

(三)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师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其涉及一些理论知识,也涉及一些实践知识。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安排一些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的过程。如此,借由亲身体验,可促使学生更好学、爱学、乐学。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填数游戏”,教师可以视频导入,用新鲜刺激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数独产生兴趣时,教师可适时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填写过程,从而使得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实现寓教于乐。同时这样一来,原本无趣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也顺利地投入了数学学习。又如,在学习“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关于做手势的游戏。教师可让同桌两人分别做比数字的手势,要求是加起来等于“6”,对此,学生就可以做“2”和“4”这种组合。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讲完相关知识点后通过安排这样的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体验生活实践,领悟数学价值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把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基于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带到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存在,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后,可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应用题:“假如你家客厅要进行一次装修,客厅的长是8米,宽是4米,如果现在市面上的正方形地砖价钱为50元/平方米,你的爸爸准备以2000元钱的价格对客厅进行装修,你觉得爸爸的这些费用够不够?如果够用,请算一算多出来多少钱。”教师让学生解答这道题目,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为了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挖掘教材中的各种资源,还必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予以综合加工,从而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地将其用到课堂中。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情绪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封淑兰,在生活的数学中培智[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08-25

[2]刘伟,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2-08-25

[3]李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