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王玉霞 2周文凯 1郭忠梅

1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262100;2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莲花山中学,262100

摘要: 在教学当中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能够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结合所习得的相关知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分析。课堂提问是教师惯用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转变错误的提问观念,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抓住提问的时机。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提问原则;提问时机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是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虽然提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需要加以革新。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转变错误的提问观念

为了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不断改进错误的观念,要认识到提问的数量与质量的关联。具体来说,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也要关注学生的解答思路。多数时候,解答思路比答案更关键。比如,有的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不必急于提问下一个学生,以寻求正确答案,而是可以先听听回答错误的学生是如何解答的。在回答如何解题的时候,学生回顾了自己的解题过程,有可能会发现错误的原因,自行更正,也有可能思路偏离,并未发现自己的错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

二、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

(一)课堂提问应当秉承难易度适中原则

教师应当避免出现设计问题难易度不当这一情况的出现,如若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和直白,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思考的乐趣,更难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与提高;如若所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范畴,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秉承难以度适中原则。按照维果茨基的“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前者体现为学生现有认识水平,后者则是学生未来能够形成的认识水平。作为初中生这一群体而言,他们年龄以及心智均处于发展阶段,在单独应对智力问题时常常会生出力不从心之感,因此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进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设计问题应当秉承问题梯度原则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其将主体的认知能力界定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当中,不应当让问题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或“未知区”,而是应当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提问导入口。同时,教师应当立足于教科书的体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对问题进行梯度设计,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依托提问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强化。

(三)课堂提问应当秉承多样性原则

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提问形式,这样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历练。从常规的提问方式来看,多数教师习惯于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较为有限,同时亦会让其他不参与作答的学生被动等待教师的解答。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借助多样性的提问方式,确保所设计和提出的问题具备足够的启发性、思辨性,能够借助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效度。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

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应当是全体学生,要避免让课堂成为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而其他学生则无动于衷。为此,教师应当确保班级之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提问和作答当中获益。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实现对全体学生的覆盖,而且问题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而言,面对数学基础较为扎实、数学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应当向其提出一些带有一定难度和思辨度的问题,这样将会让其在正确作答之后有攻克难关的成就感。对于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其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采取这样的提问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作答环节当中,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抓住提问的时机

(一)在教学导入环节提问。

此时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实现对新接触数学知识更好的研习,加深学生对于新接触数学知识的感官体验。举例而言,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先安排学生进行了解题演练,其后,展开了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方式同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式相比有何异同”。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作答,实现了知识复习和知识接受的目的。

(二)在知识点交融处提问。

在这一节点的提问,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相匹配,能够有效增强学习效率。在提问时,教师应当秉承举一反三的理念,使学生依托一个知识点获取对其他知识点的认知,如此一来,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逐渐变得完备,同时也会达成对学生数学思辨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对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提问。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顾名思义,带有一定的接受与理解难度,如若不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研习有着不利的影响。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在每节课涉及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内容时,对班级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并且不再因为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似是而非,影响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

总之,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离不开课堂提问,因为只有进行不同问题的设置,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作为教师,在提问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布局,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展示自我,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从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素.立足问题提出对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

[2]乔前进.浅析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