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仇益彩

湖南省汨罗市新市中学,414413

摘要: 导学互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基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使用价值展开探讨,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导学互动模式的具体措施,以期给大家打来参考。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使用价值

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而言,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方式,摒弃原有的落后、陈旧思维模式,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武装自己。倘若还是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地去应付各种考试,给学生讲解固化的解题步骤与解题思路,学生掌握的途径是做大量的练习题,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会令人失望[1]。加之,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个学生。

二、中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与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是他们不能及时适应该学段的学习。中学数学难度逐渐加大,需要学生在小学时期就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以及灵活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一方面,到了中学,学习节奏逐渐加快,在课堂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更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消化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要尽量保持高度集中,这也是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学习方式上,小学时期学生更多的是跟随教师的思路与讲解步骤进行学习,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较少,难以建立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而到了中学,需要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与思考的环节有很多,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引导,难以完成这部分的学习,从而导致数学学习整体质量不高。然而,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中学数学学习,在课堂上也十分专注,可以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课后用大量练习进行巩固,但是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这一类学学的方式是通过机械性地做题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大量数学题可以确保学生的数学基础得到巩固,但学生如果缺少从中提炼、思考的能力,在实际考试中会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没有在大量习题练习中总结出学习方法与规律,使得知识都是“死知识”。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做出积极引导,改善这样的学习状况。此外,一些学生的数学学习过于依赖教师,需要教师不停地讲解与引导,课后学习中不能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错过的题还是会错,但教师一讲又懂的情况。这也是没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与反思带来的结果,学生的这些学习现状都值得引起教师注意[2]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一)根据学情设计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第一步即是发现问题。很多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都会直接抛出数学问题交给学生进行思考,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就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以及为学生铺垫课堂悬念正好符合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步骤。例如,在教学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三角板,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中带有直角的三角尺并进行观察与思考,测量自己带直角的三角尺各个边长。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统计几个学生的测量的数据,并列在黑板上,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一些预习过的学生或者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可能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内容,这时教师再正式带大家进入课堂。这样的上课方式比平铺直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前进入一个专注的思考状态,可以提升学生课堂中整体的思维活跃性。

(二)引入案例引导学习

教师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案例,学生会因为数学知识生活化而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学生可能因为刚接触方程知识,较难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习。

(三)设置问题拓展思维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导学法设置些更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拓展和延伸,思考和验证数学问题,从而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这节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方面运用了三角形原理,让学生在脑海中快速搜索这些例子,然后分享答案。学生举例人字梯、自行车车架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生活用品可以正常使用。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影子,学生可以从中领悟要领,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是否一定要遵循“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原则,才能顺利成为三角形,画下来检验是否属实。通过应用问题导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拓展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促进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通过问题强化交流

在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过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实际解决。与传统数学课堂类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的理论、运算方式、思考步骤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此外,在完成问题讲解后,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哪一个步骤了解得不够清楚、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要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联系,鼓励学生敢提问、会提问。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以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补齐自己的短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何遇到小组成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就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围绕数学学习的六大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个人数学学习能力,整体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问题导学法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如何更好地理解核心素养与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上,都还需要多多参考已有的经验并进行思考。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带给学生更高质量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健.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之友,2019(5).

[2]许婷.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