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

雷英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玉林市,537000

摘要: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农村的发展不相适应,这不仅减少了区域产品和销售量,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区域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333
基金资助:“校、乡、企”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基金项目编号:GXZZJG2021B295
文章地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和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0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每一个村落建立固定的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使农村电子商务更能为村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在这之后,学术界开始出现了多视角融合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路径,例如将演化经济学与新常态相结合,以区域案例分析为重点,深入剖析电商集聚的模式。从2020年开始,该主题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经济和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供应链提供了关键人才支持。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技能,还要熟悉农民、农产品、农村等情况。因此,我们来探讨一下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

一、掌握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性

该系统是相互关联和相互限制的。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农村振兴的战略环境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整性,建立一套“实践第一,理论第二”的教学管理模式。要从全局上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建立一系列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职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管理指标中,二级指标教学管理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实践教学。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突出就业,以促进农村振兴目标的最终实现,并培养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合格人才,应提前开展中职电子商务职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始终,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侧重于实践训练过程,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和积极性相对较低等特点,激发学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积极投入更多的实践;3)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资金投入以及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学校要从多方面筹集办学资金,保证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在校内外创建越来越多的实践基地。以上措施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农村、农业、农民和整个农村电子商务的真实情况。鼓励多频率、高质量的小班制实践教学形式,确保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和提高得到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国农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明确中职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目的性

该系统的目标是对系统的优化进行基准测试和控制。“好”和“坏”是相互参照和对立的。实际上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增加农业专业和课程,以提升技能型工人。因此,系统的优化是相对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目标的准确性对事物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农村恢复战略实施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一直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同时,应增加一些农业专业和课程,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些专业课程应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相结合,融入农村振兴战略的理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帮助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学校可以从这几点出发:1)整合传统信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并结合学校和专业特点与农村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2)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新增的农业职业课程应因地制宜,符合就近原则和地区实际情况(如特色农业等),设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建设方面,要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划分基础课和职业课的比例。

三、保持中职电子商务人才系统的适度稳定性

在与外界“沟通”的过程中,这个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该系统具有修复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这种“能力”允许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保持平衡,即稳定。在农村地区找工作和创业。在振兴农村战略的背景下,中等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与外交政策、经济、文化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流。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必须关注内部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并根据结果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稳定性。在农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机制、制度、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努力。最后,培训主体通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就业、获得专业资格和进入高等教育来体现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控制也有重要影响。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已经完成学位并回乡工作和创业的学生,在实地传达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到农村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具有巨大的潜力:组织学生,参观和研究现有的成熟和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践和培训,给他们激情和灵感,用学到的东西,创造美丽的村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就教育目的而言,电子商务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系统分析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借助相关系统科学理论来分析和厘清内部复杂要素的结构层次,以从理论上支持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鑫.中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7):167-168.

[2] 孙静静.县域经济下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3):104-105.

[3] 应康,陈志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19,(34):224-225.

[4] 丁丽,方晓,王景兰.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1,第5卷(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