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研究策略

程兴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贵州毕节,551800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指的是经由锻炼身体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与此同时,其也是现阶段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不单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安全知识以及体育文化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热情与动力,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身体素养的提高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小学时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单单可以为学生日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重视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基于此,下文将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应教育人员提供些许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80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传统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体现出诸多不适应性,教师想要有效培育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采取多样化的创新教学策略势在必行。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新课标的思想指导,引入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多角度优化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多层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从而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稳步前行。

一、新课改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体育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学生的运动兴趣不够浓厚。兴趣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产生主动运动行为的先决条件,教师想要有效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必须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主能动性。但是就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还局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欠缺趣味性和创新性。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不仅难以被充分激发,甚至还会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给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无法顺利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第二,体育教学覆盖范围不广,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出了许多创新的体育教学概念,体育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之一。体育核心素养并不是某种特定的运动能力,而是对综合性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概括,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和发展。但是从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运动认知能力以及体育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都是新课改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与健康对学生的意义

小学生身体发育较快,但是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却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承受较大负荷的运动或者高强度的体能练习。而体育与健康教学可以有效处理这一情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借助各种体育器材设施,引领、指导学生练习各种动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这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心理以及身体机能有着关键意义。除此之外,在小学时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其潜在能力的挖掘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措施

(一)增强学生的运动热情,创造优良教学环境

人们对于某一种事物产生动力与热情,就是源自人们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人与人之间存有较大的差别,每一个人对事物的热情与动力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对于兴趣的表现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自相矛盾的。例如,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十分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散漫,甚至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规定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十分喜欢在教师以及其他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因此就会做出一些争强好胜的行为。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善于观察、掌握学生的特性与性格,在最大程度明确学生情况以后,再展开有指向性的教学工作,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将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课堂中切实展示自身对于体育的兴趣以及热情。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优良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积极引领、指导学生自主加入每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同时可以设计、规划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情景,应用较多不同的教学举措与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营造和谐氛围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核心就是教师以及学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做好有效互通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可以使学生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进入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面对学生时应和蔼可亲,容易让学生亲近;其次,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语言应生动幽默,应用各种举措与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主要是一些运动项目的锻炼,这些运动的锻炼需要学生具备兴奋以及放松的状态,才可以更好地投入课堂中,使得肌肉放松,愉快学习。反之,如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沉闷,甚至一部分学生过于惧怕教师,那么其也会惧怕学习体育知识,无法提升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运动需求

受生理因素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在身体条件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化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措施弥补这种差异化学情,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不断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但是就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实情况来讲,部分教师往往采取同一套训练方案,这不但会给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带来严重的思想压力,也难以满足运动能力强的学生的训练需求,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又提出了分层教学理念,这些都是教师优化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运动需求,也能彰显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从而持续增强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素质,助推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德育元素渗透,完善学生的体育品德素养

体育品德不仅是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所要培育的重点。缺乏德育的体育 教学模式是不完整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与此同 时,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将德育贯穿于素质教育全过 程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加快我国教育体系改革步 伐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也应 该遵循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探索体育课程 中的德育路径,着力加强德育元素渗透。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践行新课标指导思想,才能实现对体育教学体系的更新和优化。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教学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将体育课程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完善学生的体育品德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效率,收获更加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志刚.新课改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7):53.

[2]侯立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20(92):105.

[3]黎伟伟.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4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