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彭红莲

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中心小学 527229

摘要: 如果说语文学习是语言的积累,那么数学学习就是思维的开发、挖掘、创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建立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基础。所以,数学的学习,很多是思维的养成,是让学生的思路从一条线,辐射出很多线,能互相交叉,也能通过融会贯通进行创新,这是数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9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应形成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它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知识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育工作,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将其落实到自身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认知,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了数学教师重点讨论的话题。教师需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活力,让学生乐于打破传统数学思维的束缚,从创新的角度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用来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项教学任务,全面落实到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创新思维的基本概述

“创新思维”实际上是指学生围绕某个学习点,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从中获得思维性的学习成果的一种独特思维形式。在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身的心理素质、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领域,创新思维还可以是指学生在探求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的学习技能、树立新的学习观念的一种思维活动。对学生而言,这种创新思维是能使其适应新时期数学学习需要的重要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教师已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核心的教学工作,真正积极探寻各种能实现这一思维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突破思维定式,形成新的学习思路

小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固式思维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题海包围中,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畏学情绪,还会使其始终受到固式思维的桎梏,不容易走出思维定式,只能根据固定的思考模式来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反而能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使其可快速寻找到新的学习思路,突破数学学习困难。

(二)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获得进步

每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空间,需要教师通过强有力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特有的学习潜力,突破现有的学习水平,提升自己的数学进步空间。教师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时,可以达到这一数学教学目的。目前这一创新思维训练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创新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自觉地参与到创新思维训练中。

(三)突显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不同想法

不同的学生属于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打造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将个人的想法提出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具有重要教学价值的举措。在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原则上,教师要通过更多的科学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展现独特的思维能力,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思维之路,使其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预习中的先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很多老师、学生认为,预习就是先学,就是在课前翻翻书,做做题,方法简单,内容固定,根本实现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这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预习,也是学生对预习的固化认识。在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预习中的先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翻翻书、做做题那么简单,只要学生乐于探索,先学中的可能性非常多,不但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知识,还能打开自己更多的思路、想法,让学生乐于钻研,更愿意深入探索。这是新时代小学生学习的精神,更是他们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比如,在预习《观察物体(一)》时,老师不能小瞧这一节的预习,不要让学生看一些实物、看几张图片了事。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预习的作业,可以观察更多的物体,并从不同角度了解它们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给自己设计的作业,如观察茶壶,从壶的不同位置观察,从顶盖到壶底进行观察,看看所观察的结果,是不是能达到“横看成龄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观察最多的东西,从不同的侧面把它们画出来,自己体验、感知同一个物体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样子。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完成先学,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重视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很多时候,老师总以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经验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当有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提出质疑时,老师就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或者给一句“好好听讲,别这么多问题。”在这种状态下教出来的学生,他们怎么会有自己的思维,又何谈创新思维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质疑,甚至有时候为了强化学生理解,拓展学生思维,还要在教学中留下空白,诱导学生质疑。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时,有一个学生说他观察到的茶壶是一个圆,另一学生质疑说,明明是一个“大肚子”,哪里是圆?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打压任何一个学生。让这两个学生分别从对方观察的角度再观察一下水壶,既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物体,观察物体,也能增强学生信心,活跃学生思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分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虽然小学生思维不是很成熟,表达出的观点不一定能跳出老师的思路。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老师才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使他们在互相交流中、讨论中,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让学生找出倍数。或者在给学生讲解了倍的相关知识后,将学生分组,分别说出某几个数的倍数或者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等,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中,能够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并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变化,理解抽象的理论,掌握“倍”的本质。不要小看小学生的这种讨论,虽然你听着他们的论点有时候很“幼稚”,但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敢于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有探索新知的可能,也才能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学习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数学教师要重视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和打造适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数学教育模式,营造自主学习和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其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毅江.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考试周刊,2021(39):65-66.

[2]王会智.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9):135-136.

[3]牛兴忠.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4):68.

[4]李有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对策[J]. 内蒙古教育,2016(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