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结合课改要求重新调整教学策略,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手段、内容与评价充分发挥这些影响因素的正面、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高中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
在新经济时代下,人们对健康的深刻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身体的健康上,更加让人注重的是心理健康。目前的高中学生体育心理教育,不仅仅是目前增强高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高中生建立、健全人格的主要教育渠道,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在进行高中体育教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心理教育会发生很大的社会变化,在该历史阶段需要有意识地对在校高中生进行教育塑造,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活动开展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较强团队合作意识、遇到困难不愿意放弃的拼搏精神、乐于助人等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课程
不同的学校对于体育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教学内容并不完全一样,学校体育是根据体育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制定的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同理,不同的高校学生对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逐渐出现了一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多样化与教学多元化的开设体育心理课程,不仅仅体现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类型上,也同样体现在课程教学模式等上面,体育心理课程在教学设置时,既更加注重尽量锻炼在校学生的体育身体素质,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心理和精神素质层面。另外,体育学科教学还旨在鼓励学生的群体个性化自我发展,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发展体育学科教学基本没有得到实施,但毫不怀疑,这个机会也将是我校体育学科教学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在之前的合作教学中,有些教师并不重视小组划分,随便地点了几位学生让其组成小组,导致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争吵、矛盾,以及有些学生随便看看就将体育技能学会了,有些学生练很长时间也学不会。所以想要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需要将小组划分重视起来。
例如在教学“篮球传接球”的时候,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兴趣是什么、爱好是什么等,并遵循同组异制、异组同制的原则进行分组。在分好小组之后,教师需要让小组内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能力在小组中需要相对来说较强,学生的体育素养也要相对较好,还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协作更好地进行,才能为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划分好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小组长要完成怎样的练习,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让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在练习的时候,先找到技巧的学生可以去教其他还找不到“门路”的学生,如果出现学生的意见相左的情况,其可以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一过程,整个小组的传球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在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教师需要将学生们组织在一起,让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篮球比赛,从而借助实战将学生应用的技能提高。由此可见,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虽然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并不是说完全不参与教学,其起到的是指导、引导的作用,只有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地高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二)采取游戏教学法
高中生对于游戏活动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因此,教师在课上可以将体育项目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冲淡体育锻炼带给学生的疲倦感,让他们用积极的心理应对,做到高效学习,既得到身体上的锻炼也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游戏活动的渗透可以选择体育课上的任意一个环节。以热身环节为例,传统体育课上教师以带领学生做操的形式去热身,部分学生在其中“浑水摸鱼”,没有真正取得热身效果,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在运动中受到损伤的风险。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做游戏的方式去运动,尽可能选择一些运动量小、趣味性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萝卜蹲、三人四足等,利用这些小游戏充分唤醒学生的能动性。一方面,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体育课上,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致,使他们保持活跃的状态,为接下来学习体育知识或相关技能筑牢基础。当然,在教学环节也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它可以改变传统体育课上学生参与度低、兴致缺乏等问题,实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以跑步为例,很多学生应付心理严重,在跑步的时候经常敷衍了事,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三)将个性化教学与体育理论相结合
在教学时,教师要将个性化教学与体育理论相结合。在个性化教学方面,由于不同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信,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或性别差异,把学生分为篮球组、足球组、体育娱乐组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加活动。在体育理论方面,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上,将体育理论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掌握专业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体育精神内容,通过介绍优秀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充分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掌握体育知识。
三、结语
在新课改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要求后,体育教学受到广泛的重视,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现下教师积极探讨的课题。要想提升教学质量,要找到有哪些因素影响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师这个课堂主导者与学生这个课堂主体者身上着手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志明.探讨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J].田径,2021(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