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航天服务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赵颖

北京航天万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00

摘要: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创新改革带来重大机遇,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内部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关乎着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管理效率。如何全面的开展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企业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加强实践管理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从而全面的保证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效率。通过具体分析,总结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探索了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关键词: 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航天产业在中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其特殊性,航天服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得到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本企业和科研生产单位发展实际,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从而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促使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提供有效保证。

一、安全生产管理对于航天服务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创造更加规范的、安全的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相对成熟,但在其发展期间,也出现了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在新的发展时期,只有企业持续优化自身的内部环境,才能促进航天服务企业良性发展。安全事故可作为影响航天服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企业在服务期间,需持续加强对安全方面的管理,为一线员工提供安全的科研生产环境,尽量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1]。这样航天服务企业才能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不断优化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航天服务企业内,管理者更能够关注企业的服务范围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对员工的安全和服务期间的管理工作认识深度和介入程度存在薄弱环节。多数管理人员的思维理念仍然相对落后,将生产作为首要关注点,而安全则居于后位。尤其在近年来,航天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扩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拓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2]。在提高服务范围的同时并未形成规范的操作制度要求,对工作人员也未开展专项的安全培训活动,安全机制建立缺乏完善性,这些因素均会成为企业的重要安全风险隐患。

二、强化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航天服务企业需先从管理者方面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红线意识,此后自上到下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如建立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定企业安全生产“红线”。此外在实践过程中,管理者也需以人本思想作为指导,运用具有更高适用性的意识引导方式,鼓励员工主动关心生产的安全性[3]。如通过逐一渗透安全理念和制度要求,促进员工在实践期间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形成规范的安全标准,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意识培养,辅助员工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全面维护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航天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也可为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助力。如全面渗透安全理念,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宣传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员工的思想意识。企业可通过微博、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向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引用行业出现的安全事故警示员工对安全问题给予必要的重视。还可在线下渠道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如形成积极的安全生产文化,在车间和办公区域张贴安全标语,潜在影响员工的思想意识,明显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理念的配合度和执行力[4];如在安全风险较大、重大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明确责任岗位、责任部门、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警示标志、管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制度建设

虽然目前我国的航天服务企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多数设备操作和物业服务工作还需依赖人力完成。这便要求员工的操作具有更高的标准性。因此,航天服务企业需高度重视科学约束员工的操作行为。如健全较大安全风险或后果较为严重的作业安全规程;如从自律等方面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员工形成更高水平的安全意识,同时构建稳定的制度体系作为外部约束力。以此为基础,实现工作人员需将保障生产的安全性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挥制度的作用提高员工的操作规范性水平。

2.设备管理机制

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均是设备应用或者日常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为降低航天服务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生产的安全性,便需进一步加强对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此方面,需从设备的选择、购买、使用、维保和报废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在设备购买环节,负责采购的人员需保证购买的设备具有必要的检测检验合格证书或报告,不但能够迎合航天服务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还不会降低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水平[5]。如形成更为健全的监督和监测机制,从性能、运行的安全性等多方面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在设备运行期间进行全程监督,以此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对于企业已经使用的设备类型,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几率,还需细致开展设备的故障检查和维护。如制定定期检查制度,及时排查故障隐患,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处理故障;如专业设备委托生产单位定期上门检查维保,特种设备委托专业单位年度维保和定期检验等。

3.风险监督机制

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管理者需以预防作为保障生产安全性的重要前提,需在实践期间侧重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给予必要的重视,通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建立各类相关制度措施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需形成严密的安全制度内容,针对突发事故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细化监督管理的细节。在作业期间,安全管理人员还需全面监督对生产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真正促进安全生产顺利达成。

(三)注重反馈与评估,加强事故防控能力

航天服务企业需侧重加强反馈和评估工作的安全性。首先,需针对出现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科学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或不安全事件。其次,提高一线人员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可事先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再次,需充分调动资源,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因素[6]。准确预计发生的几率和结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应对工作。最后,需运用精准的方法对安全情况进行预估,全面衡量企业的安全状况,明确意识到企业存在的不足,查缺补漏,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航天服务企业发展实际,探索了开展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作为新时期航天服务企业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安全生产意识和底线红线意识,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加强安全风险识别防范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高一线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更加全面地加强航天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珍珍,王志勇,韩晋伟,陈文瑛.某航天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价研究[J].安全,2019,40(11):60-66.

[2]许元昊,孟庆波,张梦琳.航天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风,2019(20):254.

[3]刘守宽.航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09):240-241.

[4]石岩.航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142.

[5]杨实禹.航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8):93.

[6]俞琼,张华峰.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安全生产[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5(0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