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建筑设计教学

鲁闻君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103

摘要: 从进入学校和开始与设计专业课程相接触开始,高职院校教师就必须要有意识的全面培养学生自身动手实操能力。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应是开放、包容和自由的,主动吸收、优化和融合各种元素。若想系统、全面和完整的了解和学习建筑设计,则需要具备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历史走向现实和理论到实践的创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教学;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近几年,现代高等教育日新月异发展,促使学科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教学手段十分多种多样,专业设置愈发具体,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建筑设计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综合性,其所涉及到的领域以及知识极为广泛。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理论与实践各自为政、互不干扰趋势,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目标,更难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批复合应用型专业建筑设计人才。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教学现状

第一,实践工程训练和课堂教学相脱节。高职院校开展的课程设计大多是“假题假做”,然而理想工程设计提出的要求却与实际中的建筑设计现状存在相对较大差异,再加上工程设计条件极为宽泛,这代表着学生只要与建筑功能具备的流线特点相符合,对建筑形体结构有更加充分掌握,注重不断提高自身表现能力,就可以高质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工程设计作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一味的盲目追求炫目耀眼的表现方法和具有较强独特性的方案设计,并未重视建筑设计社会经济和投入功能、构造和材料以及内涵和形式等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也正是因为具备理想主义的逻辑思维方式,所以导致学生创意思维过于奇特,根本无法满足现实建设具体需求,最终致使实际工作需求和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第二,严重缺乏使用建筑技术的实践训练。在课程教学实际过程中,高职教师应高度重视训练学生建筑空间结构组合、造型组织以及功能分析等能力,却忽视训练学生建筑构造技能。使得学生将自身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空间形态、立面色彩以及建筑形态等不同方面,并无法对课堂所学的在建筑构造技术相应专业理论知识当中积极寻找和探究功能与形态相统一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上述情况导致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真正就业以后,难以更好更快的与新时期建筑设计市场提出的综合技能需求相适应。第三,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方式相对单一。在评图的时候,教师仅以图面表达质量与解题水平为依据,很少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广度与深度,站在多角度对学生妥善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能力与创造力进行评价的方法严重缺乏[1]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内容全面且完整的基础设计教育

应试教育既然存在,其本身必然具备一定可取之处,但若是对其进行更加深入挖掘和探究,则会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应试教育下,学生为应付定期进行的考试,被迫死记硬背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按常理来说,当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其应具备丰富知识储备才对,但结果却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基础知识素养、储备与人文素养严重缺乏,所以导致学生大学期间学习并未打下扎实基础。基于此,高职院校在积极开设相应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特点,为其补充相关建筑课程知识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起源、建筑发展和艺术设计等,上述这些内容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只有牢固掌握这些知识,才可以促进自身设计能力与专业素养显著提高。关于设计技巧的表达方式。在大学中,建筑设计这门课程不仅是所开设的设计专业入门重要必修课,还是初学习和初接触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课程,教师除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空间规划能力、模型制作以及制图技巧等。上述内容全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不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和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形成并树立起正确建筑设计价值观。

(二)注重强调“全过程”这种设计方法训练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其在校学习时间只有短短三年,而建筑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不仅难度系数大,而且内容还特别多,其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在进入学校以后,从开始接触专业设计课程时,就应有意识的全面培养自身实操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认为新生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因此大多是从大二和大三开始,教师才会为学生布置针对性较强的设计任务。但其实,西方国家设计训练在学生进入学校后就重视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从懵懂无知到熟练操作。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传统陈旧思维方式,为学生精心设计更加全面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目标,制定科学评价标准,推动“全过程”这种设计训练井然有序实施。第二,高职院校可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一种功能较为简单和规模相对较小的适宜建筑设计方案,这可以为学生提供设计方案以及合理分析最佳条件;同时,还应注重强调设计必须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记不可一蹴而就,可先以简单建筑设计作为切入点,然后再向复杂繁琐建筑设计逐步发展;最后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每个学期都给学生布置一到两个合适的设计任务,如此能够让学生积累和总结更多实践经验,并在实际设计与理论学习当中灵活运用[2]

(三)有机融合考证与教学

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建筑设计专业实际教学中,除需要学生具备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以外,还需要学生拥有能够胜任一线工作岗位的强大实践能力,学校应积极构建有机融合职业资格考证与课堂教学的新颖教学模式,注重强调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强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中合理引入注册建造师和国家注册建筑师等,能够让学生学习动力大幅增强,促进学习兴趣显著提升。

(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最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既没有较强学习积极主动性,又不擅长对课堂所学的难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试卷为主的传统考试方式已经不适合建筑设计专业。进行课程考核,不仅是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还是一种对教师教学成效进行验证,帮助教师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行之有效方式。若是换种考核方式,在课程结束以后,建筑设计专业教师重新梳理本学期学习的重点知识,合理借助布置课后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并另外安排时间认真批改和详细讲解,最后进行考核。不仅可以全面实现考核目的,还可以督促学生充分掌握考核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理想课程教学目标[3]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实际建筑设计教学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精神的优质专业设计人才。通过加强内容全面且完整的基础设计教育、注重强调“全过程”这种设计方法训练和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径,促进建筑设计教学质量提升,锤炼学生技能,让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现代社会建筑事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捷,曹艺凡,赵月苑.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高职建筑专业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建筑设计初步》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3):37-40.

[2]马捷,赵月苑,曹艺凡.高职建筑设计课程“多维模块化”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2(06):102-104.

[3]张羽.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精神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融入[J].安徽建筑,2021,28(0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