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促进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策略

蔡美玉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教育体育局,云南怒江,673199

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运动与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乐于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组织、指导和推广等职责,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策略
DOI:10.12722/ccn.2022.1570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与能力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与体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为了保障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成为边疆地区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体育管理部门近年来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开发力度增大,但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指导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也暴露得愈加明显。由于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包含了大批中老年人和离退休人员,他们虽然对社会体育发展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但是由于学历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而且体育指导水平较低,大多数是在充当志愿者的角色,尤其是在面对老年人、小孩等特殊群体时,其专业能力不足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而在现有的管理机制中,大部分学历高、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集中在相关管理部门,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群众体育的指导中。

(二)指导员培训方式陈旧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制定指导员再教育制度,也就是说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通过培训拿到从业资格后,就可以不用再接受培训,制约了体育指导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在缺乏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很少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培训,专业能力难以提升。部分地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管办分离”问题,指导员培训工作趋于形式化,培训的目标、方法、内容和流程一成不变,缺乏调整与改进,导致培训活动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三)高校人才资源利用不到位

高校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我国不仅有众多体育类高校,而且有体育专业的绝大多数综合类院校中都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然而,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大学生无法通过对口就业的方式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导致高校与社会体育发展之间的对接不够通畅。而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小。此外,由于公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的了解程度偏低,导致该职业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毕业生对该职业的认同感,很少会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主要的就业选择,对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四)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结合社会体育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系统,并对每年发展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但是缺乏后续管理,在为指导员发放等级证书后,对于其从业、参加培训和工作成果等了解不到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率和指导率都相对偏低,甚至还有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通过考核后,由于无法通过体育指导取得足够的报酬,不得不选择其他工作,导致大量人才资源流失,对此,体育主管部门也很少过问。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相关激励措施的缺乏,致使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对于群众体育的参与缺乏主动性,指导作用发挥不到位。长此以往,人民群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满意度和认同感逐渐降低,将进一步限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

二、促进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策略

(一)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原则

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首要环节,指导员选拔质量至关重要,应当落实可持续发展、区域均衡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拔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开发数量要有所控制,要保障队伍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指导员的结构合理,同时要求被选拔者具备较高的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为指导员队伍提供活力;区域均衡原则就是要避免不同地区体育事业发展产生较大差距,因此,对于边疆地区,应适当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数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选拔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

首先,要对培训内容加以丰富,除了社会体育专业理论外,还应当融入健身养生、医疗急救和心理疏导等相关知识,使指导员在群众健身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做好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机会,对其进行现场指导,还可以组织技能比拼大赛,对于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出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这不仅有助于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培训活动的主动性,还能够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第三,监管部门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践工作进行监督调查,切实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培训中予以解决,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实效性,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制度

边疆地区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对于体育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因此,边疆地区应当做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之间的对接,将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培养引入到高校中,通过社会体育管理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统一管理,在高校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考核站点,制定科学且完善的考核制度,为有意向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使其加深对体育指导员的了解,免费为其提供专业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升其对该职业的认同感。高校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既有助于缓解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能大幅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开发。

(四)强化政府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职能

在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中,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履行其管理职责。首先,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在指导员的资格认定、绩效考核、人员培训和社区推广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实践管理指明方向;其次,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对管理主体加以调整,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权利具体分配到各基层体育组织手中,明确划分各街道办事处、体育社团等相关管理单位的具体职责和管理范围,做好行政部门与基层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保障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第三,对社会体育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网络化管理体系,根据每个体育俱乐部的实际需求,科学配置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在保障指导员职能充分发挥的同时,为边疆地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高效的健身指导。

三、结语

总之,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将科学体育锻炼与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相融合的一项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社会和市民的健康纽带,因此,促进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对提升边疆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水平,促进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达到科学健身指导新高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汉山,蒋义丹.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成效与问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94-96.

[2]崔华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资源配置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