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离不开阅读,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形成数学阅读意识,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数学阅读能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数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思维转换,促使学生将教师所教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在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认知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关键数学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要性
以往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由于对教学内容主要停留于语言知识学科方面,将阅读能力视为语言学科学生应掌握的能力。而随着教学思想理念转变,以及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提升,阅读能力也成为语言学科外其他学科学习中应掌握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方面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出数学问题内有效条件、线索,而且便于选择使用相应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并且学生在解决数学方面问题时,为有效掌握题目意图,清晰把握解题方向,需要具备良好阅读能力。而在实际进行阅读能力培养中,即便通过语文课程可起到一定能力培养效果,但数学阅读中好包含对数学符号、图文与表格等多种形式信息阅读,多种不同形式信息是帮助学生掌握并了解其中包含数学内容关键,也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各种新型教学技术诞生,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新型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推广应用,促使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应重视对先进教学技术利用,建立“情境 + 问题”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提升学生对课堂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动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现实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热点问题、中外名题、数学文化、经典例题、新型习题、高考题目以及人文科学和地方民族文化中选取与数学相关阅读素材,并结合学情,设置有层次性、启发性数学阅读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沟通交流和提出问题,并在问题导向下,主动通过阅读了解相关数学内容,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阅读兴趣。
(二)加强阅读示范指导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高严谨性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个性化语言,在该学科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时,应结合对素材类型差异,使用不同策略和方法进行阅读。而学生本身缺乏对正确数学阅读方式掌握,甚至重视程度不足。因此,教师应做好阅读示范指导。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应选择优质阅读材料或题目,并通过言传身教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其讲解正确阅读方法,并进行相应示范,或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帮助其选择出适用于自身的阅读方式,以此实现对学生范读、导读与自读有效示范指导,并实现阅读整合。其次,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关注,指导其做好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习题、复习总结等方面内容阅读。尤其是在习题阅读中,应叮嘱学生加强对数学术语、逻辑关系理解程度,通过分散难点,分段阅读等方式,养成边思考边阅读习惯。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内容教学中,若学生对“导纲的构建框架”方面数学阅读能力薄弱,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提纲阅读指导,并引导其根据学习需要自拟阅读导纲,以此提升对数学方面能力掌握。
(三)养成阅读习惯,克服阅读障碍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保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数学阅读,积极开展数学阅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完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让学生脑、口、手协调运用,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特点,进行有效数学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领悟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阅读中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阅读。数学语言高度抽象概括,学生要知道如何将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化,从众多的数学现象背后抽取出共同的数学模型。在数学阅读中要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数学语言理解障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交流。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学生能够终身受用的技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后,就能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坚持自主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的学习,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涉及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局限于教科书、课堂,课外学习、课外阅读才是他们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编写阅读提纲,交流阅读体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编写阅读提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数学书不同于语文书,如果学生阅读数学书时也像阅读语文书或看小说那样,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编写阅读提纲,给学生介绍数学阅读技巧,当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时,就会自觉加强阅读。阅读提纲的编写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认真完成阅读笔记。
结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阅读能力也有区别。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学生学习数学一般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班级学习气氛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交流阅读体会,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凤.以数学阅读为契机,提升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能力[J].高考,2019(28):98.
[2]陈土树.高中数学阅读“五步曲”的实践与体会——以《微积分基本定理》为例[J].高考,2019(28):15+17.
[3]赵肖静.高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2019(27):163.
[4]陈美玲.论数学习惯对高中数学的影响[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