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柳江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黄象

柳州市柳江区气象局,广西柳州,545100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的形势下,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产业之一。本文主要利用1990-2019年柳江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柳江区气候变化特征,并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几点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旅游业;影响;柳江区
DOI:10.12721/ccn.2021.1570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2019》指出,气候变化,相关的热带气旋、高温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发,以及气候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等环境风险日益突出并将继续发展,未来气候将持续变暖并可能造成全球风险加剧,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改变,对全球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等各个方面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柳州市柳江区处在“山水桂林、风情柳州”桂中山水民俗风情黄金旅游线上,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大量学者开始对旅游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1-2]。本文主要分析了近30年来柳江区气候变化特征,并论述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为旅游业今后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1.资料与分析方法

本文气象数据来源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气象局,主要为1990-2019年柳江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月值观测资料,数据均通过了均一性检验和质量控制,可以代表柳江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文中主要采用气候倾向率的统计方法分析柳江区气候变化特征。

2.柳江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1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1.1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从1990-2019年柳江区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中可以获悉,柳江区近30年年平均温度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7℃/10a,增暖趋势比较显著,平均每10年温度增加0.27℃。近30年来柳江区气温平均值为20.9℃,年平均温度最高值为21.6℃,出现在2016年,年平均温度最低值为20.1℃,出现在1994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1.5℃。

2.1.2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从柳江区1990-2019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能够获悉,柳江区近30年年平均最高气温整体上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10a,增暖趋势比较显著。近30年来柳江区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5.2℃,年平均最高气温最大值为26.1℃,出现在2007年,年平均最高温度最小值为24.3℃,出现在2012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8℃。

2.1.3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通过分析柳江区1990-2019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中能够获悉,柳江区近3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整体上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变化保持一致,也呈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478℃/10a,增暖趋势显著。

2.2降水量变化特征

从1990-2019年柳江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分析不难看出,柳江区近30年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性增加的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30.387mm/10a,即平均每10年降水量增加30.387mm。另外,柳江区近30年平均降水量为1540.0mm,年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994年,为2448.2mm,年降水量最小值出现在2003年,为988.1mm,二者之间相差了1460.1mm,这表明柳江区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起伏比较大,极易出现旱涝灾害。

3.柳江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由上述可知,柳江区近30年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降水量均呈上升变化趋势,气候不断变暖,降水量的增多,特别容易引发一些高温干旱、台风、洪涝等极端灾害性事件,给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1气候变化会破坏旅游设施和旅游交通

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到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旅游交通设施。气候条件的持续异常变化将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成本。气候变化,特别是暴雨、大雾、台风等各类极端天气的出现,对住宿设施的建设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气候变化对旅游交通的影响尤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游客交通设施的损坏、旅游交通的安全性。由于气候不断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对一些休闲度假海滩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还会导致沿河口和含水层的盐水入侵,加剧风暴潮的强度以及频率,并且破坏沿岸旅游设施。

3.2气候变化会影响旅游业的社会效益

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会对旅游业产生的社会效益造成不利影响。依靠旅游业形成的第三产业将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其相关服务业的社会效益。此外,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传染病的传播势必会引起游客外出旅游的恐惧,这对旅游往往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3.3气候变化会影响旅游服务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

气候变化将影响相关资源和资金的重新分配,并在旅游医疗卫生、旅行保险体系、旅游安全等旅游服务方面十分突出。气候变化会导致旅行保险费用大幅增加,这将增加游客的消费并对旅行率产生负面影响,给旅游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

4.应对措施

4.1增强旅游领域对气候变化的深入认识

气候变暖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气象部门应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引导旅游产业发展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通过各类方式普及有关气候变化的知识,并为整个旅游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以定期举办气候变化座谈会以及培训班等,培训主要围绕灾害性天气的生成、发展和危害,灾害性天气事故分析,预报预警信息的获取和有效应用,以及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注意事项和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展开,以增强他们对气候变化响应与应对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的认识,并敦促他们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其次,鼓励游客在旅行时尽可能选用环保型的交通工具以及旅游活动。最后,引导行业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标准和规定来提高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识,例如要求风景名胜区在配置高标准的气象防灾减灾设备,并及时更新在其网站上发布风景名胜区气候风险信息和对策;在旅游发展规划中完善防灾规划,制定精细化防灾减灾规划。

4.2增强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作为国民社会经济产业体系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行业应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具体措施包含:首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提升极端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思量,建立旅游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此外,要与气象部门共同合作建立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监测系统,不断建立健全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力的监控,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支持系统,尽可能增强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燕,毛端谦,罗青.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进展[J].2010,25(2):91-96.

[2]桑东莉.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