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导致疾病发生归因于血管腔异常狭窄造成心肌供血异常导致出现一些列疾病发生。患有冠心病缓患者会出现心绞痛,胸闷,心率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如果疾病发作不能及时获得治疗,极易造成心脏破裂,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疾病一般依靠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研究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施以护理服务,可以提升疾病治疗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基于此,本次医学研究以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接收并治疗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例,探究无缝隙护理对疾病预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接收并治疗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例,基于分组护理观察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无缝隙护理。组间患者资料如表1 所示:
表1患者基本资料(n,%,x̄±s)
本次医学研究纳入的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在深入了解本次研究护理方法,护理目的后在知情同意研究书上签字,自愿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按照正常研究顺序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书,审核内容通过后开展本次研究。在计算机录入过程中发现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①定期监测患者心电设备。②为患者实施抗血栓治疗。③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研究组:①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组长由有护理经验的护士担任,护理组员也需要有一定护理经验,小组成立后,确定护理内容,根据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明确分工。②合理调整工作时间,由于冠心病是一种治疗周期较长疾病,所以护理周期同样较长,如果患者长时间睡眠极易造成心肌梗塞等并发症发生,对于这样情况,需要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夜间护理,保证24h患者护理服务不间断,形成无缝衔接,在护理工作交接过程中,必须全面对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③护理服务的实施需要综合患者所有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后有针对性护理,监测生理指标,监测心电图,掌握患者病情,并有针对性,持续性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患者SAQ(心绞痛量表)情况,护理支持性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使用SPSS25.6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
2.结果
2.1组间患者护理支持性
研究组护理支持度95.92.对照组77.55%,研究组护理服务更让患者接受(P<0.05)详见表2:
表2组间患者护理支持性(n,%)
2.2组间患者SAQ(心绞痛量表)情况
研究组患者量表中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躯体受限,疾病认知等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组间患者SAQ(心绞痛量表)情况(n,x̄±s)
3.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人们生活压力增加,导致我国冠心病发生数量逐渐增多,心绞痛是冠心病疾病症状之一,发病过程中造成患者心痛,胸闷,呼吸异常等,严重影响我国国民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临床中多使用药物缓解疾病症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服务更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无缝隙护理重点体现在无缝隙上的,是一种对常规护理优化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与一般护理相比更加全面,更加精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让患者得到更加科学的护理服务,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护理实践,实现无缝隙,全天24h不间断护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同时全天候监测患者病情,为患者恢复健康奠定基础[3]。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接收并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组护理,对比护理结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支持度95.92%.对照组77.55%,且SAQ(心绞痛量表)中的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躯体受限,疾病认知等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使用无缝隙护理,可以为患者24h提供护理服务,改善疾病症状,让患者更加认可医院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翠娜, 罗结夏.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20, 010(001):146-147.
[2]张威. 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及预后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17(017):221-222.
[3]于小香, 徐明星, 王效雷.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在早期肺癌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1):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