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措施

吴静 陈秀华 汪依妮 杨波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 农业发展关乎到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产品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物资。农业的振兴影响着中国建设与发展。只有振兴乡村、振兴农业,才能促进我国整体建设与发展。伴随着脱贫政策的实施,相关部门应致力于乡村发展,有效解决乡村贫困问题,建设乡村,为乡村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活。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推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机遇,只有勇敢面对,抓住一切机会,迎难而上,才能在经济市场的舞台上有一席地位,促进高质量农业的发展。乡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给许多农村产业带来机遇,还能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现代化机械的发展,有效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使乡村农业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应对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92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现如今国家为了能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缩短,在农村实行乡村振兴政策,伴随着振兴政策的落实,给许多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农村经济有大幅度提升。在之前的农业发展中,大多数农民不重视农业技术的利用与发展,多数使用人力进行农业种植,导致农产品的产量难以提升,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在现阶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下,农业技术出现在农业生产中。但是农业技术应持续发展,不能止步不前,需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潮流,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民的综合素养,如此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

(一)加快乡村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

伴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落实,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其中向着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最为突出。在现代乡村农业生产中,农业地区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同时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随着许多新型农业机械更重设施以及技术的诞生,使乡村农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不仅仅能有效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还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其最大作用,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另外机械设备的加入还能解放人们的双手,节约人力方面的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结构十分单一,无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实施下,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农业经济更加长远的发展。例如山东烟台地区多数地势为丘陵,该地区的气候以及条件较为适宜,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势条件,现下需要做的就是调整该地区农业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使不同地区的地势条件被充分利用,这不仅能多元化发展农业,还能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对于农民以及国家而言非常有利。

(三)农业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合理推广

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需要紧随社会发展脚步,持续更新技术。在过去许多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在农村地区未能广泛应用,这对当地的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限制。但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应加大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其在农村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能为农业生产经济带来大幅度增长。现阶段许多地区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对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主动探索与研究,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为了农村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机械化与现代化水平较低

一个地区机械化与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通常情况下,如果当地机械化与现代化水平比较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就会十分繁荣。虽然有些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利用现代化与机械化,但是会对应用的深度与范围产生一定的限制,例如一些地区未能合理的完善机械化生产管理机制,宣传农业机械化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严重缺乏责任意识,这对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化设备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未能扩大产业优化的深度与广度

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包括产业结构,由于受到传统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农业结构存在单一问题,往往单一的产业结构会限制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该地区的优势。现如今许多地区开始重视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并且会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采用多种类型结合的种植结构,但是因为结构优化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未能合理解决该地区存在的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农业经济未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未能做好新工艺与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实施下,要想提高地区农业经济水平,就需要在农业生产中融入新工艺与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还能避免一些因人工生产失误导致的问题。但是在现阶段,还有许多地区新工艺与新技术未能得到普及,其中原因是宣传力度的缺乏,致使人们对新工艺与新技术的认知不够清晰;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从事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与掌握较为困难,未能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灵活运用新技术。相关人员在推广新技术与新工艺时,未能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导致技术的选用与当地的情况不符,从而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需要持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要想快速实现乡村振兴目的,需要改变广大人们群众的思想,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我国农业更加长远的发展。现阶段许多农业地区的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农民带领人民群众发展农业经济,打造优美的农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但是针对目前乡村农业发展情况而言,从事农业劳动人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未能充分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方式,也未能数量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有关知识,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对乡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进行观念以及行动上的改变。此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使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需要通过相关培训与教育、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与制度,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之前,要想农民意识到机械化生产对农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加强研究机械化生产方式,结合该地区实际生产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进行生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然后,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机械化施工相关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的完善,能确保一系列施工顺利开展,如果没有制度,施工各个流程就没有约束,很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行为,最终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管理人员应根据目前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政策与制度,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为机械化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推广机械化生产中,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农业技术的宣传,让广大农民朋友清晰了解新技术,并使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

(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在乡村地区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例如农田设施以及水利设施,以免出现因为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农业结构的情况;农业管理相关部门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发展情况,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丰富,实现农业发展多样化,让农民通过不同农业的生产得到更多的收入;最后,需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长。在以前,乡村农产品的加工水平较低,收获的农作物大部分进行买卖,获取其中微薄的利益,导致各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达到生产、整合以及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三)保证农业生产能充分利用新技术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各个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加强对新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让其意识到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使新技术的引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另外,我国应明确新技术应用渠道,鼓励各个乡村地区开发与应用新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最大优势,成功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新技术应用中。合理的利用新技术,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质量,还能提高人民的经济收益,这对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帮助非常大。

(四)加强对高素质新农民队伍的培养

要想乡村振兴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在于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培养。要想做好新农民队伍的教育与培养工作,首先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农民团队。乡村地区应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详细研究与讨论新技术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民丰富知识层面的同时,还能提升农民解决问题能力,使新技术推广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在乡村地区吸引人才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与发展,详细了解其具体需求。同时项目的建设少不了政府方面的支持,使项目能够快速有效的落实,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群体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学会接纳新科技与新技术,主动进行相关农业知识的学习,使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能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还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科技,不仅仅能提升农作物产量,还能提高农作物品质。

结束语: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机遇,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抓住这一次机遇,将现代化与机械化融入到农业生产中,有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生产技术,合理推广新工艺,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乡村农业生产中普及机械化生产模式,使现代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在乡村农业生产中有效落实新技术与新工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达到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目的,确保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