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减少抽象的概念,使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知识,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已经成为了教育设计的一个标准和发展趋势。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都是具备实用性的。这要求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特征,以其核心素养为指导,深入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高中政治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
1.以教材内容为依据
教材是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社会实践。例如“政治”的有关单元,本单元所涉及的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它涉及到了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尽管目前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来参与政治活动,但教师可以采取“间接”参与的方式。比如,随着网络直播、5G技术的发展,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会在会议期间的某一时刻进行网络交流。通过远程联网、网上“观会”和网上与参会代表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社会实践。这种活动的设计,不仅能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而且还能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更能体现时代特征。
2.以时政热点为素材
社会实践是一种立足于实践、注重实践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些时政热点作为活动材料。以经济部分“消费”相关内容为例,本课程将介绍不同的消费方式和不同的消费心理。在“后疫情”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刺激消费,各地纷纷推出了鼓励消费的政策,比如发放消费券等。本课程将以“消费券的激励效应”为研究对象,从消费券的类型、使用方式、覆盖范围、投放区域等方面对政府的干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高中生的公众参与能力,而且能使他们的理论知识“更接地气”。
3.以自主能动为原则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主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操控者,可以选择一个方向、一个主题,并将更多的自主交给学生。就拿消费券来说,不管是研究它的分类和含义,还是去线下的实体店,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都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这种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开展
1.活动含义与形式
要使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实际意义,使其发挥作用,就必须明确其意义和途径。以“中华文化”相关内容为例,本课程介绍了中华文化,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的文化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因此,教师们可以选择特定的学习领域,比如“汉服热”,进行教学实践。最近几年,随着时尚元素的注入,汉服开始出现在大街上,网上关于汉服的妆容、首饰搭配等话题也变得十分火爆。教师们可以根据以上的情形,来设计一场“以汉服为范例,探索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的社会实践,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研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
2.活动背景与环境
以“以汉服为例,探索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的社会实践为例,这个活动可以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城市和区域进行市场调查,寻找汉服商家,其次,调查对象为购买汉服的顾客,调查对象包括购买动机、购买产品、单价、购买后是否购买自用或赠送等。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坚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
3.活动成果与结论
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阶段是完成研究报告、专题报告等。首先,要强调理论知识,例如,涉及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是贯穿于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线索。其次,强调把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这是一个逐步应用知识的过程。最后,强调过程的思考,反映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以及学生思维素质中的理性之光,也就是用科学作为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武器。
三、高中政治实践活动评价
1.将核心素养作为评价指标
高中政治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要素,这些四大要素贯穿于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的方法、分析的内容、结论等,是否具有科学性。比如,在实际操作中,理论知识的运用是否灵活,以及公众参与的意识。譬如,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是否把法律放在第一位,是否有一种法治观念。比如说,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是否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基本原则,是否存在政治认同等问题。只有把核心素养作为衡量标准,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核心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2.不同评价要素所占比例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可设计性的动态活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各个评价要素所占的比例。比如,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能不能落落大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没有积极的主动性,有没有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有没有自我约束、自我提醒、自我鞭策的良好自我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中,学生是否能够不断提高,变得更好……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地分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之间的比例,均衡各评价要素的权重,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学生持续的进步。
3.评价后的内省和复盘
评价是教育的最后一步,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学生评价完成后,教师也应该重视内省和复盘。具体来说,第一步就是要让同学们认清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样才能在下次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对学生的优秀成绩进行肯定,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比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能不能将线上和线下的信息收集结合起来?在选定研究对象时,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是否都兼顾了;在撰写报告时,能否灵活运用文字、表格、图像、视频等载体,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可读性……在一次又一次的回顾中,推动学生持续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出台,使其步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时期。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吸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积极组织以政治核心素养为指导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从设计、开展和评价三个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知识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