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借助劳动实践活动发展大班幼儿的社会性

李艳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二幼儿园,655000

摘要: 儿童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发展过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以儿童的深层发展需要作为其教育的出发点,指导其健康的行为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现实相结合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促进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通过从事劳动生产和实践来了解和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劳动实践活动是他们了解新奇世界的窗口,也是他们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将借助劳动实践活动,发展大班幼儿的社会性,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幼儿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幼儿;大班;劳动实践活动;社会性;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对幼儿的社会认识的培育既是一项普遍性的发展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与发展。对儿童进行社会认识的发展势在必行,对其进行社会性的培养也是顺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笔者利用劳动种植活动的开展来发展大班幼儿的社会性,从而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劳动种植活动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参与种植,还能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孩子与老师的配合,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1]。教师引导孩子对植物世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可以刺激幼儿的神经,挖掘幼儿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劳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水平;还有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质。在幼儿园里,教师首先要规划设计大班幼儿的种植园区,一方面可以设置班级绿化区,在班级中让孩子们一起来完成绿化区的构建,营造绿色、生态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外部场地规划花园,如将幼儿园空地、屋顶平台作为规划设计区来适当调整,设计出适应幼儿参与劳动的种植区,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给幼儿园增添一抹新的色彩。其次,在规划好种植区后,要进行种植任务的分配,每个班级都应该分到任务,再由每个班级的负责人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和个人。幼儿种植活动的宗旨就是让人人参与,人人乐在其中,教师要让孩子们努力参与、积极合作。第一,幼儿们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植物进行种植,教师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建造温室,以适应幼儿种植的植物的不同的生长环境。水管可以安装在幼儿园种植场地的周围,方便幼儿们可以随时浇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大班幼儿使用瓶子或者废弃的桶等容器来收集雨水进行灌溉,培养幼儿节水和环保的意识。第二,幼儿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完成相应的种植任务,种植不同的花卉、蔬菜以及水果等。教师必须准备充足的锄头、篮子、铲子等生产工具,以及笔记本、铅笔、放大镜等观察和记录的工具。幼儿使用不同的感官引导自身观察、实践和记录等过程,促进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参与劳动活动的欲望,也发展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2]

二、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地操作中,幼儿的劳动意识得到了有效激发,他们开始产生了参与劳动的欲望。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大班幼儿们在自己班级规划的种植园中大展身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种植任务[3]。每个班可以依据自身教学实际和幼儿们的喜好选择要栽种的植物,例如有的班选择了土豆、西红柿和小雏菊;有的班选择了月季、玉米和胡萝卜;还有的班选择了香菜、葱和花生,这些都是根据班级幼儿的偏好来确定的。此外,在种植之前,教师要为他们准备好工具,如铁锹、铲子、锄头以及水壶等。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翻动旧土、挖坑、播种、埋种和浇水等过程,孩子们与熟悉的老师一起劳动,不仅可以收获劳动的独特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认知发展

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种植活动,激发他们的劳动欲望,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教师可以根据种植计划和实际情况组织幼儿们每周参与一次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在除草、消灭害虫、施肥等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大班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不仅可以更多地学习种子和植物的知识,还更好地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例如,教师要引导每个孩子使用小水壶均匀地给多肉植物浇水,有的孩子不小心给多肉植物浇了过多的水,他会着急地说:“啊!我的多肉被淹死了!”他的意思很明显,多肉是一种热带植物,它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不能够浇水过多,也不能长时间连续浇水。孩子们在参与浇水期间更加了解多肉植物的特点,并能够不断提升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社会认知能力[4]

四、注重劳动活动的开展,提升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年龄较小,通常带着玩耍的心理。根据具体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大班幼儿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而且游戏也更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植物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播种、发芽到开花结果,需要孩子们耐心地等待。有些孩子在种植后每天都着急地去看成长情况,如果几天没有任何变化,他们就容易失去耐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活动来确保孩子们的积极性不下降。例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参加种植区里的除草比赛,看看谁可以更快地完成区域的除草工作,因此,孩子们对种植的热情将不断增加,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兴趣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五、加强家园合作力度,促进幼儿社会劳动意识养成

在幼儿园中,家庭是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的好伙伴和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教育和发展幼儿的劳动技能水平不仅仅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幼儿父母的责任,教师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力度,并努力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5]。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家长帮助孩子们收集有关种植的信息;加强和从事种植业的家长的联系,给大班幼儿提供更多的实地参观机会;让有经验的父母参加并指导幼儿园种植活动。父母必须积极配合老师,在家里也不忽视劳动意识的培养。这些活动让父母加深他们对孩子的劳动行为的理解,并改变一些传统的心理。由此可见,父母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合作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劳动意识的养成与发展。

结语

在幼儿的健康发展中,维持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在周围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幼儿园的劳动实践活动是社会、幼儿园、家庭、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综合效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社会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步改善与人、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意识,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凌新娟.在劳动体验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0(11):2.

[2] 洪蕾.浸润多彩童心悦纳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视角下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行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

[3] 郑平.亲亲社会幸福你我———有效开发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提升[J].科教文汇旬刊,2019.

[4] 刘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J].2020(4).

[5]范玉华.基于劳动能力培养的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2020(1):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