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不能有效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还很有可能会引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反感心理。而且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业比较重,所以就使得初中体育学科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甚至很多学生不仅没有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意识,也不愿意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很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探讨和改进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之后的体育学习中去。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学习重视程度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应用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如数学、语文等主学科,而对体育知识学习存在忽视,不利于学生高效开展体育课程探索活动,从而降低学生体育学习主动参与能力。
(二)体育课程互动意识不强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对体育互动过程有所忽视,难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体育课程互动学习中,导致自主学习目标难以实现,无法全面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另外,受到心情、性格、状态、习惯等多元化因素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能展现出互动学习优势,无法增强对体育的主观探索兴趣,造成学生实践体验能力不足,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学习能力。
(三)课堂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在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不够积极主动,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方式进行教学引导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兴趣和动力。长期处在言听计从的学习环境中,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精神上、行为上的压力,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难以配合教师进行多元化拓展学习活动,从而降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不能有效增强学科素养,难以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从而降低初中体育课堂整体教学成效,不能全面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1]。
二、新课改下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准备环节设置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环节主要是进行活动前的热身,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其以更好的状态适应接下来的体育运动,减少因身体对抗、激烈运动而造成的身体肌肉拉伤或其他损害,这是体育课最重视的部分和环节。合理的热身运动,不仅有利于肌肉和关节的有效放松和舒展,还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前热身环节往往采用慢跑、关节活动或简易体操等方式,这种形式较为枯燥、乏味,使学生逐渐对这种活动方式失去兴趣,参与度也逐渐降低。但是,如果将体育游戏融入课前准备环节,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充满趣味性的热身氛围中,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提高,其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正式运动环节中[2]。
例如,在开展篮球项目训练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击鼓传花”游戏作为热身游戏活动。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让班内学生分为两组,并围成两个同心圆,两个同心圆的学生相向而立;当教师发出指令后,外侧队首的学生开始将手中的“红花”抛掷给与他对向的同学,这名同学接到“红花”后,便快速将其投给下一名外侧同学﹔这样按顺时针方向继续传花,当教师喊“停”后,“红花”落到谁手中,谁就要原地做3次蹲起动作。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生的肌肉和关节得到有效放松,同时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运动状态,为接下来的篮球教学和体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将因材施教践行到位
在中学体育的教学当中,有部分学生并不是生来就对体育或者是体育项目没有兴趣,而是因为其对于体育所具有的了解不够,像是其对人体和运动、体育和人体形态、体育对人体机能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于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对体育或是某个体育项目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及其锻炼以后,其不只是喜欢上了该体育项目,并且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身为一个体育老师,需要在具体教学当中运用因材施教这个方式,逐步指导学生完成体育的锻炼和学习,使学生逐渐发掘自己在体育方面所存有的潜能,变换自己原来的学习及锻炼的方向。
例如,在做长跑训练的当中,有一些学生在体能上存有不足,此时老师不能选择放弃,而是需要让学生试着转变练习的项目,为其设计对应的目标,让其能够循序渐进的锻炼。像是,先借助短跑来锻炼学生现有的体能,然后再试着加快跑步的长度,直至学生可以一气呵成的完成长跑。如此不只能够让学生逐步发掘自己所存在的潜能,还可以让学生形成体育精神,使其可以燃起斗志,逐渐喜欢上体育学习与体育训练,进而在开展体育学习的基础上,确保所有学生的体育成绩都可以合格。
(三)合理运用语言激励
体育项目的内核在于运动员持之以恒、勇于突破的精神品质,如何激励一个人的精神,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语言。语言激励作为激励艺术中最基础的方式,往往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体育学科教学中,语言激励具有抚慰学生心灵、抹平学生失败感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运用语言激励,首先是保证课堂上语言的精炼,用最少的话讲最重要的事情,提升教师的权威性;其次要提升语言的趣味性,保证体育课堂气氛的活跃;最重要的是保证语言对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共同作用下达到语言激励的目的[3]。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正在经历叛逆期,但是叛逆不意味着不需要关心,体育教师可以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上多听多对话,发掘学生叛逆所在,抓住学生日常行为,如学生打篮球精于跑位,教师就可以多赞赏其跑位能力,使用类似“你的反应真快啊!”等语句,多关心多鼓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放下心理戒备,接受体育教师的教导。
(四)建立初中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库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那么就需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在进行录制视频时,可以通过手机或者摄像机来进行录制,包括多种教学资源。比如,在进行跳远运动时,教师可以针对整个动作进行统一的讲解,并且进行一定的动作示范。通过特写镜头来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特别说明,并且做出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跳远动作的要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初中体育所有课程内容进行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并且进行所有课程资源的整合,上传到学校互联网教学平台之上,从而作为体育教学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
三、结语
总之,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学生自主性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正确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确保在选择教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考虑学生的兴趣,在优化教育教学方式的时候,鼓励学生融入进去,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确保能够形成更加多维度的教育教学格局,由此才能够确保实际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步入佳境。
参考文献:
[1]郑宗英 . 新中考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改革[J].名师在线,2021(35):88-89.
[2]马鸿国.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25).129.
[3]陈辉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智力,2021(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