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探讨

​孟仲会

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 化工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领域,在其生产活动中潜藏着安全风险,故此化工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的管控予以极度关注,并且依据化工生产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周密的应急管理方案。本文旨在对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现状及其问题进行透析,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
关键词: 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生产安全
DOI:10.12721/ccn.2024.15745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为确保在化工行业遇到生产事故时能迅速有效进行应急处置,该行业的企业必须强化应急响应的管理措施,目的是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国对此类安全生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法律规章,为构建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奠定了法制基础。近些年,化工企业在应急管理领域也已实现了明显的提升,其管理质量正在持续改进。然而,在应急管理任务上,众多化工企业因受管理理念及其管理能力层面影响,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这些问题妨碍了应急管理系统的完善,使得它们在迅速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突发的安全事故,及时执行应急操作方面受阻。为此,这些企业须对既有的应急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与评估,并实施切实有效的改良策略,确保化学生产的顺畅与安全。

二、化工企业应急管理现状

化工行业在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前进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潜藏着较大的危险性,安全事故易发不断,这种情形不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会引发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于是,国内近些年对化学工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空前强化,对其增强突发情况应对措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目前我国的化工行业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响应的方式也在逐步向主动预防为核心的新型管理体系转型,从而提升了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与此同时,化工行业也对其应急管理框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从过去单一部门处理特定的生产安全应急事务,演变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紧急应对机制,此举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理的工作成效。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陆续构建了一整套系统性的应急管理流程,能够系统性地对紧急信息上报、进行风险评估、应对生产安全事件、协调紧急响应和开展安全事件调查等各环节实施统筹管理。眼下,在应急管理方面,化工企业已经基本搭建起了用于监测生产安全的早期警告机制,采纳了众多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设备。尽管在信息搜集与分析判断等关键环节上仍显不足,但已经具备了对生成的多种类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实现了一定水平的预警作用。当前阶段,相关企业还配备了专业的应急处理队伍、必要设备和物资,这使得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迅速响应并进行紧急救援处理,有效减缓了事故带来的损失。

三、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案方面问题

首先,应急预案的策划、定制以及实施各环节均显得杂乱无章。预案策划时缺乏深思熟虑,便匆忙拟定,造成方案结构紊乱,未能形成功能完善、条理清晰的系统。预案呈现出无序及缺乏逻辑性,导致在实施时同样混乱,缺乏明确的操作顺序与重点,盲目行动,无法把握重点,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外,对环境污染的评价缺失也是问题之一。不少应急预案在设计时忽略了对环境影响的深入分析,未能充分评价污染程度。事发时,执行人员认为优先任务是迅速应对事故,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民众生命和资产的损失,却往往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尽管事故得以快速处理,环境却遭受了严重污染,而这些损害往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的。最后,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流于形式,缺失其核心实效。目前,负责这些预案的员工多数只是局限于办公环境撰写相关文件,并未真正踏入化学工业的生产现场去深入研究,导致这些预案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应急演练方面的问题

1.缺乏实战性

应对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分为现场模拟和桌面推演两大类。其中桌面推演正如其名,是指指挥者通过口头说明情景,参与者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分享各自的看法与建议。这一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有益,其固有的局限性在于难以模拟实战环境,而现场模拟则让所有参与者亲自投入到现实模拟环境中,通过这一过程来检验应急人员的全面能力。尽管如此,在实际进行时,参与者往往会根据预先设定的脚本进行操作,缺乏灵活变通。

2.应急物资缺乏

所指的应急物资,仅在突发状况时才得以应用。鉴于化工企业在常规运作过程中,这些应急物资往往因配备不充分,受到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做好平时的储备准备工作。而当发生紧急事态时,此种不足便可能拖延救援进程,结果导致损害进一步扩散。

(三)应急管理覆盖范围受限

当前,化工企业在处理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由于技术实力和设备性能的种种限制而显得不尽如人意,无法对生产流程实施持续监控,难以满足应急需求。这导致应急管理体系没法全面覆盖化学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但使得数据信息收集不全,还削弱了应对方案的效力和执行力,从而阻碍了应急工作的展开。鉴于此,化工企业需要主动实施改善策略,释放应急管理在预防安全事故和减轻事故损害方面的应有价值。

(四)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价数据不可靠

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须将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评估作为根本,然而,在现行的管理实务中,鉴于信息搜集手段和评估程序尚存滞后,广泛出现了信息资料的不完整性,评估过程过分依赖管理者的个人经历,并缺少一套科学统一的评估准则。这些要素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与精准度,从而无法为应急预案的拟定和应急管理任务的展开提供一个稳固的参考标准。

四、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编制

首先,在策划应急方案时,必须有全体职员的共同参与,并确保他们各自提供意见和建议的机会,鼓励他们坦诚表达各自对方案的看法和评价,讨论在制定过程中应留意的各项事宜。只有通过员工广泛涉入,应急方案才可能真正行之有效,确保其实用性与针对性。其次,激发基层职工的中心作用,位于生产一线的员工扮演着对应急预案实施的关键角色。据此,关键在于提升员工的中心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加入到预案的策划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和自发参与,要依据他们提出的见解和建议来调整预案。因为这些来自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极为关键,且最符合实际情况。我们需要理解,彻底的模拟训练并非仅仅是按部就班执行应急预案所下达的任务,而应当追求全方位的实战化演习。唯有此道,方能确训练练达到预期成效。在应急预案制定完毕后,我们应广泛征询所有工作人员的意见,并要求每位员工参与到这一训练过程中。

(二)配置完善应急救援装备

为了增强应急管理的实力,化工企业需在实际管理中通过对生产事故本质的深入剖析和对救助需求的认真评估,科学地分配应急资源,包括救援设备与医疗药物等,进而提升应急行动的功效。在确立应急装备方案时,化工企业必须考虑到设备的性能质量,并参照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多项要素进行调整,以确保应急资源的配备合理化。

(三)改进优化应急救援预案

化工企业应依据各自具体状况,对其紧急事务响应规划进行精细调整与完善。应急管理行动负责人须全面掌握企业的化工制程、所需化学物质原料、产品属性以及生产器械的技术规格与性能表现,基于这些知识才能够在技术水平上拟定有效的应急方案。这样的方案必须条理清楚、直观易懂,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与操作的实际可执行性。

(四)积极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化学工业领域中,应急管理的关键支柱是对事故潜在风险的评定。为了提升该管理流程的效果,并增强事故风险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细度,相关企业需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更广泛的数据信息。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所获信息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处理和研究,从而揭示其中的固有模式。唯有这样,才能确保事故风险评价过程有更加充实可靠的决策参照。

五、总结

化工涉及风险颇高的业务,若有任何意外发生,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损害,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这样的领域里,事故的发生率很高。鉴于此,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有效的应急措施则显得至关重要。必须抓紧掌握应急事务处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迟巍陆;岑晓龙.浅析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开展[J].中国盐业,2023(18):42-43.

[2] 周红玉.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9(32):124.

[3] 程光能.氯碱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7(3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