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孕到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但由于分娩经验不足,担心分娩疼痛和新生儿病情,分娩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产程进展,增加孕妇痛苦,严重者可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危及母婴生命[1-2]。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加强围产期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另外分娩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必要而特殊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产妇来说,她们缺乏分娩经验,容易导致围产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不仅影响自身健康,也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实施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以确保母婴健康。个性化健康宣教主要是根据护理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本研究探析了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喂养方式引导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初产妇,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其中实验组年龄25-37岁,平均(28.21±4.12)岁。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28.34±4.34)岁。两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①产前质量护理:护士要指导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及时纠正不良问题,告知产妇需要保持绝对睡眠,观察宫缩、胎膜早破、胎心率。及时将观察结果通知医生。同时,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防止饮食不规律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优质分娩护理:分娩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情况,给予鼓励和支持,安排实施导乐分娩。③产后个性化健康宣教:护士要充分了解产妇分娩情况,并给予卫生护理,预防产褥病发生。产后给予产妇特殊护理,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并告诉她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感冒,每周按时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她们了解正确的婴儿洗澡和婴儿脐带消毒方法。出院后对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婴儿护理和自身保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乳房护理:给新生儿喂奶前,用温水冲洗乳头。喂养护理:产后妇女和新生儿应尽快联系,尽快喂养。护士应帮助新生儿正确握住乳头约20分钟,以提高其吸吮能力。护理人员在哺乳过程中应给予指导,纠正产妇错误的哺乳姿势、习惯等,同时向孕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在哺乳后按摩乳房。它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母乳分泌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喂养方式知识认知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中,计数数据采取x2统计,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护理前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比较(x̄±s,分)
2.2母乳喂养率
实验组的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母乳喂养率是92.50%,而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率是72.50%。
2.3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喂养方式知识认知评分
实验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喂养方式知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喂养方式知识认知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个性化健康宣教是一种常见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在确保产妇安全的基础上,满足产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合理需求,并结合产妇的文化程度和个体认知等进行宣教,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个性化健康宣教具有促进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缓解负面情绪、了解分娩知识等诸多优势,使其顺利度过围产期,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全面掌握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3]。母乳营养丰富,提高了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加了抵抗力。此外,母乳可以随时随地喂养,受到的限制较少。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保证了母乳充足,间接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综上所述,初产妇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效果确切,可减轻产妇的抑郁程度,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能力及喂养方式认知,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魏小宁,付建玲,任瑞.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8):1320-1321.
[2]高小宁,黄冬梅,张维萍.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05):812-813.
[3]任密生,李丽,张秀娟,戎会娟,张兰芝.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