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技术要点研究

​何志权

四川金沙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511466

摘要: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基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地铁作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地铁的承载量呈迅速增加的趋势,因此市政需要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而地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地铁整体建设质量及其后期运营安全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市政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理清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明确相关设计要点,从而提出科学、可行的地铁建筑设计方案。
关键词: 地铁建筑;设计思路;技术要点
DOI:10.12721/ccn.2023.1571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地铁作为我国城市交通安全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承担着城市大部分的交通运输压力,并能够较好的缓解当下城市道路拥堵的状况。全国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77条,运营里程9607公里,客运量17.8亿人次,由于地铁的运量大、速度快,每天承载着非常大的乘客流量,只有对地铁建筑的运行路线、行人通道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才可以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与可靠。另外,合理的地铁建筑设计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缩短出行耗费的时间,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市容市貌。所以市政必须加强对地铁建筑设计的研究,从而为地铁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 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分析

(一)舒适性

对于地铁建筑设计而言,设计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还应为乘客提供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如:结合地铁建筑建设规模大小及乘客具体需求,对地铁建筑内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科学设计,改善内部的空气质量。并通过合理设计空调单元,使之能够结合不同时段、不同乘客流量,来对地铁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清新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为乘客提供更佳的出行体验[1]

(二)安全性

安全性是地铁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素,设计者应当高度重视整个地铁建筑结构与布局的安全性,对以下因素进行充分考虑:(1)在人流量高峰期时,地铁建筑内的自动楼梯与上下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等是否能够保证乘客通行需求[2];(2)当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地铁建筑出口、应急通道是否可以保证人员逃生与疏散需求;(3)地铁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照明设施及安全通道导向标识等是否配备完善等。在安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优化和完善地铁建筑的安全设计,能够切实提高整个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三)适应性

由于地铁每日的乘客流量非常大,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必须充分掌握地铁的日常运营需求,包括:(1)乘客进站的便利性与出站路线的可行性;(2)在人流高峰期,地铁建筑内的通道、楼梯的宽度是否可以保证人流疏导工作的有序开展;(3)地铁建筑内各类设施设备专用房、列车管理设备用房等设计是否符合地铁运营需求;(4)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是否便利和顺畅衔接[3]。只有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够确保地铁建筑建设能够实现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效果。

(四)识别性

地铁建筑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人流量较大的站点,不同线路交错分布,建设规模大,所以需要设置识别性较高且明显的指向标识,如:换乘线路方向、站台方向、列车发车方向等,建议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标进行标记、提示,以便乘客进入地铁站后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二、地铁建筑设计的技术要点

(一)总体布置与功能分区设计

在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保证乘客乘坐地铁的快捷性,必须合理布局地铁建筑结构,并结合其设计功能来进行科学地功能分区,从而为乘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地铁站厅的两侧预留地铁站管理室和地铁服务设备的专用空间,并设计一条与地铁出口直通的通道,便于人员出入。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保证人员可以及时快速地疏散。针对公共区域的规划设计,为便于实现集中的控制管理,建议选择双层岛式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公共区域的活动空间,确保乘客的自由流动。与此同时,通过采用分散式设计方式,在地铁站厅的两侧对公共区域加以合理布设,提高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并加速乘客的流动。由于地铁通常建设在地下,所以地铁站采用分层设计方式,需要配置自动扶梯和楼梯,为方便乘客上下楼,设计者需要结合地铁站预估的客流量来明确自动扶梯与楼梯的数量、宽度,防止乘客出行拥堵[4]。针对地铁站的功能分区设计,设计者需要明确区分动静态空间,将上下车客流分开,防止混乱。为促使乘客规范、有序地进出地铁站、上下车,需要合理设置地铁进站闸机与出站闸机的数量、位置以及上下车站台等。最后,设计者需要进行一些人性化的地铁建筑设计,如:手机扫码出入设备、无障碍通道等,从而为乘客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装修技术要点

对于地铁建筑设计而言,装修设计是车站功能设计的一个深入发展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打造一个更为高品质的乘车环境。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注意地铁建筑装饰布局与整个地铁线路之间的相匹配,既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还能够突出本地的建筑特色。同时,设计者应当在强调实用性与功能性的前提下,保证装修设计做到简洁又不单调,突出本地人文特色与现代元素的相交融,如:借助合理的光线和颜色来营造更优的轨道交通环境。在月台大厅的结构布置中,设计者应当遵循“虚”与“实”相结合的理念,地面选择浅色的花岗岩,并用深色的花岗岩进行隔断,墙壁与柱子表面选择浅色玻璃砖,地铁站内部灯光选择荧光灯等,从而促使地下空间更为温馨、舒适。同时将整条地铁线路统一规划设计,保证其整体基调的相一致,不仅能够增加乘客对线路的认可度,还能够带给乘客更为舒适的乘车体验[5]。除此之外,地铁建筑的设计与后期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秉持着节约、环保的原则,尽量选择具有良好抗腐蚀性、防潮性与节能、绿色的建材。

(三)出入口设计

基于市民便民的需求,设计者需要结合疏散客流与相关要求,来对地铁建筑的出入口数据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各个公共区域内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出口。同时,依据客流控制时期或是远期分向乘客与1.1-1.3的高峰客流系数的乘积,结合这一计算结果来明确客流疏散情况,从而明确出口宽度。针对出入口分布设计,设计者需要结合地铁建筑项目的具体状况来加以明确,尽最大可能确保乘客的换乘与使用的便捷性。在地铁站台公共区域的规划设计,设计者需要对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性考量,选择合适的站台形式,如:侧式或是岛式,尽量缩小地铁站内设备用房空间规模,确保乘客视野开阔。

(四)防灾设计

一方面,防火设计。由于地铁建筑的建设规模较大,其对地下车站、地面车站、风道、出入口等空间均有着较为严格的防火要求,所以在设计环节设计者应当结合地铁建筑的建设规模,明确不同空间区域的防火等级要求,做好防火与防烟分区工作。通常车站站厅与站台公共区可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地铁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小于1500㎡,还需合理设置防火墙,对不同的防火分区进行分割[6]。同时,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需要设置3h耐火等级的防火墙加以分隔,并且每道防火墙上均要配备一扇甲级防火门,以及符合相应耐火等级的防火玻璃。如果地铁站内布设了商业设施空间,需要将该空间划分成单独的防火区域。每个防火分区均要设计两个及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个能够直通公共区域,另一个能够直通地面。

另一方面,防洪设计。为了避免暴雨后大量的雨水侵入地铁站内,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本地的降水量情况和相关标准,对地铁站出入口和风亭进行合理设计。通常情况下,出入口风亭按百年一遇防洪水位进行设计,出入口平台设防标高=综合推荐设防水位+0.45m安全超高,风亭口部设防标高=综合推荐设防水位+1.0m安全超高,且出入口处安装防淹挡板,并在集水井配置一台泵房,以保证遇到水患情况时,积水能够及时排出车站。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遵循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及识别性的要求,结合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本地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标准,对地铁建筑的总体布置与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设计,并严格把控地铁出入口、装修以及防灾设计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地铁建筑的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许伟.浅析城市地铁发展及地铁建筑设计[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1(3):70-70.

[2]王亮.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技术要点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4):19-20.

[3]康磊.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19):34-36.

[4]葛洪志.地铁建筑设计的防火设计应用研究——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小屯站建筑设计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4):268-271.

[5]赵阳.BIM技术在地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6):40-42.

[6]段颖新.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J].居舍,2018(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