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子宫颈癌症并不是宫颈表面形态改变,长瘤子,而是宫颈上皮发生病变[1]。早期宫颈癌通过实验室检查、病理化验才能了解到上皮已经发生了癌变,而到晚期宫颈癌会在宫颈上出现菜花样赘生物,故宫颈癌晚期会在宫颈出现类似长瘤子的现象。引起女性患上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宫颈病毒感染,包括常见的16型,18型的HPV感染,除此以外,滴虫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二型感染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常见原因[2-4]。宫颈癌患者若癌细胞发生扩散或转移,可导致死亡,一般临床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延长患者生存期,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抵抗力差,适应能力低,全麻术风险高,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恢复期较长,而且全麻手术需要应用麻醉药品,麻醉会阻断患者正常神经传导,降低患者体内基础代谢率,发生低体温状况,另外术中大量药液应用、手术部位暴露,均可导致低体温情况发生,低体温不仅影响患者苏醒时间,还易增加并发症[5-6],因此需要有效的保温护理来提高预后,基于此,本次研究目的皆在于观察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较好,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例数:98例,分组依据: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常规组: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81岁,中位年龄(71.00±2.11)岁,病程1-10年,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病程4年,平均病程(2.66±0.27)年。研究组: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80岁,中位年龄(72.00±2.06)岁,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病程4年,平均病程(2.87±0.56)年。本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SPSS21.0软件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得出P>0.05,无临床意义,实验可行。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宫颈癌临床指征,并应用腹腔镜治疗;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④精神意识均良好。⑤所有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和体温均正常。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口齿不清且意识障碍者;②中途退出或非自愿者;③患有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者;④肝、肾、心功能异常者或有高血压、糖尿病者。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应用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进手术室核对信息、常规消毒、摆放患者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路,麻醉医师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然后插气管,术前给予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OC左右,湿度保持在40%-60%,减少少腹部皮肤暴露,术后密切监测患者麻醉苏醒状况。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保温护理干预:①术前把充气式加热毯加热、充气,温度控制在40OC左右,把毛毯盖在患者非手术以外区域,进行保温措施。②手术开始后,调整室内温度到25OC左右,护士把加热至38OC毛毯覆盖患者非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应减少皮肤暴漏,快速操作,手术室护士提前把患者术中需用到的冲洗液、输液电子加温至37OC再使用,手术人员配合默契迅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连接湿热交换器,保持呼吸道恒定温度及温度,延长呼吸道散热时间。③送入手术室至回到病房,这段时间应用多功能监测仪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患者体温,保温毯体温,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6OC-37OC;④手术结束后,及时包裹患者皮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送进麻醉苏醒室内一直用毛毯给患者加温,一直到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1.3.1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开始、手术开始、术中30分钟、术中90分钟、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六个时间点体温情况,并对个个时间点体温情况进行对比。
1.3.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并发症包括寒战、躁动、延迟苏醒。
1.3.3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指标对比。包括气管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对比
研究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和麻醉诱导开始时体温对比常规组患者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临床意义,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30分钟、术中90分钟、手术结束时体温比常规组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对比(x̄±s,OC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49例中,出现1例并发症为寒战,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常规组49例中,出现9例并发症,即寒战4例,躁动3例,延迟苏醒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36%,从数据对比可明显发现,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x̄±s)2.3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PACU滞留时间(51.89士9.76)、气管拔管时间(20.67士2.45)、完全清醒时间(45.07士3.86);常规组患者PACU滞留时间(81.88士9.89)、气管拔管时间(28.89士2.09)、完全清醒时间(68.76士5.49),从数据对比可明显发现,研究组麻醉复苏各项指标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指标对比[(x̄±s),(n%)]3讨论
宫颈具有支撑和防御功能,位于阴道深部,前面是膀胱后面与直肠为邻,主要是起支撑作用,以保证子宫体位于盆腔的正中,使子宫处于正常位置,宫颈也是受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出现有周期性细胞脱落的情况发生,宫颈是子宫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泌宫颈粘液,随着月经周期的改变,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粘液变得稀薄,有利于精子穿过,宫颈管是储存精子、让精子在这里获取能量后进入宫腔。女性怀孕后子宫不断增大,但宫颈仍然保持关闭状态,保证胎儿在子宫内安全生长,直到足月分娩时,宫颈慢慢变软,逐渐开大,使宝宝顺利娩出。宫颈癌发生在子宫下部的子宫颈出现细胞异常时,宫颈癌通常由病毒引起,越早发现患病,越容易治愈[7-9]。宫颈癌早期很难察觉,随着疾病发现患者会出现阴道排液、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性交时出血或疼痛。宫颈癌临床分期:0期表明癌细胞只存于子宫颈表面;1期尚未扩散至整个子宫颈;2期肿瘤已扩散至阴道上部;3期扩散至阴道下部并可能阻碍排尿;4期已扩散至膀胱、直肠或其他部位,最终可导致死亡,而老年人体质弱,抗病力差,再加上心理压力,增加宫颈癌治疗难度[10]。
体温是人体重要指标,正常体温是保障人体基础代谢的根本,老年人代谢慢,身体素质差,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干扰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应激反应、皮肤暴漏、患体体质、手术时间、冲洗液和药液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低体温可改变药物代谢周期,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凝血功能异常,这对老年人来讲有致命风险,即使及时调整,也会影响手术效果、影响预后,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应给予患者保温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11]。
保温护理是手术室基本需要创造出的护理措施,是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干预,尽最大力量维持患者体温在恒定状态。因手术室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在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后经常出现低体温情况,应用加热毯、保暖甲等保温措施,对患者保温,根据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调整室内温度,输入液和冲洗液加温,可预防低体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温护理可减少患者寒战、躁动、延长苏醒时间等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恢复质量,减少低体温并发症,提高预后[12]。
本次研究笔者通过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术后并发症、麻醉复苏指标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体温护理的应用价值。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和麻醉诱导开始时体温对比常规组患者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临床意义,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30分钟、术中90分钟、手术结束时体温比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49例中,出现1例并发症为寒战,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常规组49例中,出现9例并发症,即寒战4例,躁动3例,延迟苏醒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36%,从数据对比可明显发现,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研究组麻醉复苏各项指标短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老年宫颈癌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保温护理,可维持患者体温在恒定状态,、减少寒战、躁动、延长苏醒发生,提高麻醉恢复期质量,强化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围手术期内应用加热毛毯、调节室内温度,加热冲洗液和药液,可保持患者体温状况良好,为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做好有利保障。
综上所述,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及并发症具有正向积极影响,值得在实际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琴.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02):140-141+144.
[2]侯艳.温液加温仪对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4(16):162-163.
[3]车菁.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分析[J].养生大世界,2020(13):206.
[4]葛宇思.老年宫颈癌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1(35):117.
[5]谭立娟.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17):156-157.
[6]高慧慧.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多模式保温护理的循证实践[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9(5):44-46.
[7]徐翠,陈小丽.优化护理+术中保温在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9(29):86-89.
[8]Shen Changlian, Mao Yan, Chen Caimei.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trengthening the heat preservation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surgery [J].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2017,39(28):134-136,154.
[9]Xiong Ting, Wei Qin, Liang Junyao Effect of clustered heat preserv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ess response level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surgery for cervical cancer [J].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2017,15(2):235-237.
[10]刘红.探讨术中保温联合优化护理配合措施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6,9(1):189-190.
[11]汤燕.护理干预结合术中保温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30(6):154,335.
[12]Wang Xuping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heat preservation combined with optimized nursing coordination measur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surgery for cervical cancer [J]. Health care guide,2019(12):204-205.
[13]桂英英.术中保温优化护理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