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

郭青云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应用在临床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健康知识评分;宣教前后对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焦虑情绪;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宣教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观察组对象的HAMD、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时,给予健康教育能够加强患者对急性白血病的了解,有意识的预防及复诊,还能够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积极治疗配合度,并且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临床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1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急性白血病与遗传、病毒等原因有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液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的造血细胞发生恶化,继而引发造血功能异常。急性白血病会产生进行性贫血、器官浸润、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发热等严重不良症状,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常规护理中对环境、心理、用药以及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观察都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但只是一味的为患者进行护理,缺乏对患者进行护理目的的解释,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没有基本了解,易产生焦虑情绪,继而导致患者对护理治疗的配合度低,影响治疗效果。为预防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以及促进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在患者入院时、治疗时、治疗结束、出院时分别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以及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急性白血病的了解程度,熟悉治疗方法及目的,还能加强患者日常预防急性白血病的意识,保护患者身体健康。本研究将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知识评分、焦虑情绪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对象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9.47±2.12)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2~41岁,平均年龄(25.87±2.11)岁,两组研究对象比较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血液学》[1]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经血常规、骨髓活检等辅助检查确诊。③患者无精神病史。④患者首次确诊。⑤患者配合度高。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肝、肾功能等系统性疾病。②患者具有精神病史。③患者具有贫血病史。④患者处于妊娠期或产褥期。

1.3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①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光线充足,随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病房温度适宜,是患者保持精神开朗的积极情绪。②心理护理:在患者产生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疏导患者焦虑情绪。③用药指导:为患者发放药物,指导患者如何科学合理用药。④观察生命指征: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严密管着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1.3.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①入院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积极热情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是患者熟悉病区医疗团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为患者介绍急性白血病的含义、病因、并发症等,介绍治疗方法让患者有所心理准备。②治疗中健康教育:在患者化疗期间,会产生许多不适反应,从而产生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解释这种治疗方法对其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并对不适反应进行处理。为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小讲座,介绍急性白血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化疗的主要过程、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预防措施。生活方面,为患者提供较软的牙刷,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及漱口方式,叮嘱患者多好皮肤清洁。饮食上,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提升饮水量。③治疗结束健康教育: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神态表情变化,分析患者的情绪,向患者表示化疗痛苦的关心,与患者积极交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化疗后为患者进行无菌护理及调整体位,并解释目的。④出院宣教:出院前对患者开展关于急性白血病的注意事项宣教,提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患者是否掌握急性白血病的基础知识及预防方法,加强患者预防意识。定期随访,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指导,关注病情变化。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健康知识评分。护理人员自制健康知识评分表:①急性白血病病因(25分);②疾病特点(25分);③治疗方式(25分);④并发症预防(25分)4个方面,总分值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知识掌握越好。

1.4.2对比两组对宣教前后对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焦虑情绪。根据焦虑抑郁评分量表(HADS)评估宣教前后的精神状态:①焦虑情绪评分表(HADS-A)②抑郁情绪评分表(HADS-D)。HAMD总分为54分,共17项,评分<7分为正常;评分7~16分为轻度抑郁;评分17~24分为中度抑郁;评分>24分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情绪越强烈。HAMA总分为56分,共14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评分<7分为正常;评分7~14分为可能有焦虑;评分14~21分为肯定有焦虑;评分21~29分为明显焦虑;评分>29分为严重焦虑,评分与患者的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1.4.3对比两组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人员采用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评估表①康复锻炼管理(25分);②症状管理(25分);③日常生活管理(25分);④自我效能(25分),满分100分,(60分以下)管理能力较差,管理能力良好(60~80分),管理能力较好(60~80分),分数越高自制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健康知识评分。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知识评分比较(x̄±s,分)12.png

2.2对比两组对宣教前后对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焦虑情绪。两组研究对象在宣教前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宣教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观察组对象的HAMD、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x̄±s,分)13.png2.3对比两组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x̄±s,分)14.png

3讨论

急性白血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血液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其中发热、出血或骨关节疼痛等症状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疾病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者会产生胸骨压痛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患者的抵抗力低、耐受力低,化疗期间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不仅使患者身体感到不适,还将护理难度大幅提升,因此进行合理、科学的护理对于控制疾病、提高疗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2]

一般常规护理能够在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以及观察生命指征上进行合理的护理。但因为常规护理并未对患者解释急性白血病的含义、病因、治疗目的等知识,患者对一切治疗不够了解,容易产生疑惑,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研究发现,常规护理方式和健康教育在临床中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更为明显[3]

健康教育能够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以及患者的情况,向患者全方位讲解疾病基础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从多个角度的内容让患者更加了解急性白血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患者积极治疗情绪具有稳定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4]。在患者入院时,为患者介绍急性白血病的含义、病因、并发症等,介绍治疗方法让患者有所心理准备,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这也是本研究观察到给予健康教育后的患者能够提升对急性白血病的了解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在患者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产生的消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解释这种治疗方法对其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性,并对不适反应进行处理[5]。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性白血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化疗的主要过程、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预防措施[6]。本研究发现,患者通过急性白血病的健康教育,能够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产生,提高了对治疗的信心,保持对治疗的积极性。

在生活方面,为患者提供较软的牙刷,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及漱口方式,叮嘱患者多好皮肤清洁,这些也在健康教育的范畴,能够提醒患者保护牙龈与皮肤,减少出血[7]。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提升饮水量。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急性白血病的注意事项宣教,牢固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掌握,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掌握急性白血病的基础知识及预防方法,加强患者预防意识[8]。通过这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本研究发现这样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对急性白血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预防意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做到及时复诊。

综上所述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时,给予健康教育能够加强患者对急性白血病的了解,有意识的预防及复诊,还能够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积极治疗配合度,并且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家栋. 临床血液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余韵韵, 刘永华.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59(07):175-178. 

[3]邱榕. 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探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8(18):97-99. 

[4]朱倩宇. 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20(19):153-155. 

[5]汪茜. 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护理对患者自我认知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7(02):94-96. 

[6]洪英霞, 周娟霞, 王瑞, 何社梅. 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33(05):772-774. 

[7]谢英梅.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名医,2019(12):211. 

[8]浦晓瑜.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