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张家文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2019.10-2020.10,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血样进行血液细胞检查,分析并对比不同样本量、不同抗凝剂、不同静置时间的检查结果。结果:样本量2ml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样本量1ml(P<0.05)。抗凝剂1:10000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抗凝剂1:15000(P<0.05)。静置6h时的PLT水平与静置3h比较无差异(P>0.05),静置6h、静置3h的PLT水平大于静置30min(P<0.05);静置6h、静置3h、静置30min的WBC、RBC、HG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明确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可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血液细胞检验;抗凝剂;样本量;静置时间
DOI:10.12721/ccn.2021.1570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入院率逐步提升。血液细胞检验简称血常规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也是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检测方法。利用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患者血液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辅助临床及时诊断患者疾病,促使患者早早期进行对症治疗,提升疾病治疗效果[1]。但是,要保障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首先要向患者说明检查要求,消除患者因素对血常规检查造成的不良影响。获取标准血样后,还需快速准确的完成检查,检查操作必须严格遵照规范与要求[2]。但是,从调查发现,血常规检查中存在大量质量影响因素。基于此,本院展开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10-2020.10,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1例;年龄大小18-63岁(40.69±10.43)岁。

1.2方法

79例患者在知晓本次研究后,同意参与研究。前一天开始禁食,持续禁食8h后,获取患者的清晨空腹血样,(1)第一试管有血样1ml,第二试管有血样2ml,获取血样后进行抗凝处理,并摇晃试管,促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检查两试管血样。(2)第三试管、第四试管则添加不同比例(1:10000,1:15000)抗凝剂,在试管中添加血样后,摇晃试管,促使血样和抗凝剂进行充分融合,检查两试管血样。(3)第五试管、第六试管、第七试管均置入22℃环境下,分别静置6h、静置3h、静置30min,然后摇晃试管,促使血样和抗凝剂进行充分融合,检查三试管血样。

1.3观察指标

不同样本量、不同抗凝剂、不同静置时间的血液细胞检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样本量的检查结果

样本量2ml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样本量1ml(P<0.05)。见表一。

表1不同样本量的检查结果

微信图片_20250228133056.png2.2不同抗凝剂的检查结果

抗凝剂1:10000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抗凝剂1:15000(P<0.05)。见表二。

表2不同抗凝剂的检查结果

微信图片_20250228133059.png2.3不同静置时间的检查结果

静置6h时的PLT水平与静置3h比较无差异(P>0.05),静置6h、静置3h的PLT水平大于静置30min(P<0.05);静置6h、静置3h、静置30min的WBC、RBC、HG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三。

表2不同抗凝剂的检查结果

微信图片_20250228133101.png3.讨论

从临床调查研究可发现,静置时间、抗凝剂比例以及血样量均是影响血常规检查质量的主要因素,会对疾病诊断、疾病早期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所以,必须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在检查前,必须定期展开相应的检查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检测人员对血样的重视,促使检测人员在获取血样后第一时间将样本送检。若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则需对血样进行相关处理,保证血常规检查的可靠性。在检测期间,检测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血常规检查行为,严格遵照要求配置相应的抗凝剂,置入合理温度下保存,积极按照检查方法、检查程序,选取相应检查仪器与配套试剂,完成相关检查,提升血常规检查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综上可知,明确血液细胞检测的质量影响因素并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提升检验准确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