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我们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工作如何开展,更应该思考未来幼儿园课程教育应该如何转变,从而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来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发展,更好的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达到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思考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未来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幼儿的生命教育、生物教育和健康教育,从而实现幼儿的心灵成长、科学知识获取和健康人生保障。
一、开设生命课程,实现孩子的心灵成长
作为学前教育,幼儿园可以说是帮助孩子实现了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学前教育除了要帮助孩子学会社会性交往,还要为孩子打下上小学的基础,因此比较重视物质教育和学前教育。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否需要建设生命课程,从而促进幼儿的心灵成长呢?其实在以前,一些地方幼儿园就比较重视对孩子的爱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中打造一个幸福安全自由的场所,从而给孩子心灵种下一颗向善、向美、求真的心灵种子[1]。但是在新冠疫情下背景下,幼儿园应该更加关注生命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的心灵成长。新冠性肺炎疾病是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疾病,最早的新冠爆发于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出现原因是说人吃了野生动物从而导致病毒进入人体,最终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但是后来的调查发现,新冠病毒并不来自亚洲,而且病毒的序列相似性与蝙蝠冠状病毒TJ13相似性高达96.2%,从而推测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毒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来源病毒。不管新冠病毒来源是何地、原因又是什么,但是它的出现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一个巨大的警钟,那么就是我们要爱护生命、敬畏自然。不止人类有生命,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但是现在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真正做到了敬畏生命吗?学校教育在告诉我们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的时候,是否真正的告诉了我们,万物皆有灵。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要开设生命课程,真正激发孩子们心中的爱。不忘教育的初心,把最宝贵的东西还给儿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下种下一颗纯洁向善的优良种子。例如幼儿园可以在教学课程体系中开设回归自然、走进田园的课程,将真实的生态和多变的大自然带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万物生灵的热爱和关心。带领学生们走进公园、走进自然,在漫步中寻找春天的气息,在土地中找寻钻地的蚯蚓,在天空中发现盘旋的蜻蜓,用这些自然的活教材,来激发孩子们对万物生灵的爱心[2]。从而让孩子回归自然、敬畏生命,真正实现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心灵教育。
二、开设生物课程,对孩子进行科普教育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与国外的学生相比,我们发现了我国学生对有关生物、科学、工程相关的知识了解十分贫瘠。而在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中,在幼儿园阶段他们就十分关注对幼儿开展有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启蒙教育。那么我国的学前教育也要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从而积极开展有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生物的探索和实践,尽量采取游戏活动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好奇心和出发点为前提,努力实现对幼儿的科普教育,并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幼儿园也可以开设有关生物的主题课程,老师可以设计一门生活中熟悉的微生物的主题课,在课堂上问学生“酸奶是怎么变成的?酸奶和牛奶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从而带领学生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用生物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牛奶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而变成了酸奶,面包是在面粉中加入了酵母,从而形成了香甜可口的面包。在了解了微生物之后,老师可以继续交给学生的灭菌消毒的好方法,从而向幼儿简单掌握生活中一些消毒和灭菌的办法。幼儿园还可以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一些有关防范细菌和健康教育的绘本,例如《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超级细菌王国》等等,这些绘本中用简笔画简单形象的描述了细菌,从而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宣传了一些健康知识。幼儿园还可以积极开设观察生物的启蒙课程,从生物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探索人类世界。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拿来一盆金鱼,让学生观察金鱼是怎样在水里呼吸的,金鱼又是怎样在水里游泳的,询问孩子们“为什么鱼可以在水中游动?鱼身上的哪个部位相当于人划船的船桨”,积极对幼儿进行生物现象和仿生的启蒙教育,让孩子尝试着从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尽可能的培养幼儿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开设生物课程,重点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科普教育,并鼓励孩子观察和发现自然世界,在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的同时收获一些科学知识。
三、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我国就已经开始提倡健康幼儿园,健康幼儿园来源于健康中国的理念,主要内涵是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幼儿园环境,从而实现幼儿园各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使幼儿园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乐园。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从而让幼儿学习健康知识,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疾病,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同时让幼儿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疾病的发生。开展健康教育,设置安全卫生课,可以与生物课程相结合,从而丰富教育活动,例如开展怎样远离疾病、如何正确洗手远离细菌的健康安全卫生教育课程,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应该重点开设正确佩戴口罩的课程,带领幼儿正确认识口罩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戴口罩、口罩应该如何佩戴,从而帮助幼儿树立防患的安全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和戴口罩的重要性,并增强对幼儿的健康安全防护教育,让幼儿成为安全防护的好榜样。在以后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也应该重点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医生和病人的扮演游戏,从而帮助幼儿正确认知医院、药品、医疗器械等概念。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扮演医生而不喜欢扮演病人,因为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不喜欢打吊瓶看医生,那么老师可以借此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安全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背景下,我国的很多儿童文学家和插画家中绘画出了许多安全教育作品,用手绘漫画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宣传了何为病毒、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幼儿园老师可以借助这些绘画图本,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绘画了解科学知识[3]。
结语:
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在继续,一直在发展,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思考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幼儿的生命教育、生物教育和健康教育,希望幼儿能从小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并掌握有关生物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加强健康幼儿园的建设,重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健康康、安安全全的长大。新冠疫情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一些观念,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开设生命课程、生物课程和安全教育既是当下应对病情的回应,也是未来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20(06):21-26.
[2]叶平枝.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健康幼儿园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20(06):9-14.
[3]苏蕙.教育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新冠肺炎疫情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践行和思考[J].教育观察,2020,9(16):107-108+136.
作者简介:赵洺,1988年4月19日,女,四川,汉,大专,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东周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