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从基础开始的,对小学体育教学展开了研究,发现体育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对知识的初步尝试中,因为在体育课堂上总是出现活动时间过短、负荷小以及学生身体素质跟不上的情况,讲解的内容学生基本都会,但是再深入一点就发现什么都不会,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展开了大单元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1)优化体育教学体系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理念为“教会、勤练、常赛”,这一理念也是促进我国新时代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且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能,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体会到运动中的快乐,提升了学生的体质。此外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进入到比赛情景中,去体验、去挑战,这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并健全了学生的人格。大单元教学更注重“学练赛”一体教学,以此来解决以往体育课堂上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大单元教学让体育课程构成了新的“学练赛”体系。
(2)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如果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是需要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进入到长期、系统性的学习中,换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运动项目有更多的时间去熟练、去改进和提升,最终可以对此熟练运用,让学生从一个陌生的阶段进入到熟悉的阶段,从熟悉的阶段进入到精通,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满足学生对运动锻炼的实际需求[1]。
二、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策略
(1)以学期为单元,归纳单元学习内容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从学期出发,对大单元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对体育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在体育课程的要求以及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从教材逻辑、内容结构以及运动规律等方面出发,依照给出的体育课时,先对这一学期进行大单元的分配,然后再从教学内容出发,确定下来大单元的个数,并且把教学内容依照主题、概念、逻辑等分成若干大单元。在小学阶段,体育课时一般每学期都有两个模块,每个模块大概有18个课时,每个模块大概有1个大单元或者2个大单元,有的还把整个学期设计成一个单元。此外,小学阶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特点,基本6个课时为一个大单元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也方便课堂知识的有效落实[2]。
(2)大单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使用大单元教学,把书本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然后再统一分配,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以及个人素养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把体育运动安置在每个学期中,对于每个运动项目,教师都要让学生对技术进行吸收掌握,并且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还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展现出运动文化理念以及运动项目所展现出的教育性质,鼓励学生对此进行举一反三,知道运动的共性特征。例如,长跑是小学阶段被认为最乏味、厌倦的一项运动,但是教师发现,在课下学生往往会在其他运动中跑的大汗淋漓,他们跑的长度远比体育课堂上的长跑要长,这就说明,但凡是学生喜欢的内容,学生就会自主的进入到练习中,所以在长跑教学中,教师以大单元教学为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长跑教学时,教师不要求学生的速度,长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类的心肺功能,学生可以不限时的进行长跑。例如在长跑中可以使用捆绑式跑的模式,4个人为一个小组,一起长跑,每跑100米,就换人轮流跑并取物,看看最后哪个小组取的物最多,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掉队。学生可以拉着手一起跑,为对方加油,这一游戏也顺应了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增强了团结意识,并且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学生在长跑中的潜力,让每个小组每次都连续跑步400米,这就让原本不感兴趣的长跑课变得有趣多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之前在长跑课中设计的2分钟的长跑,有的学生在跑到一半时,就跑不动了,但是在这一游戏中,学生跑了3分钟也没有掉队。实践得知,游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教育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有了兴趣,就会把体育练习变成自己的需求,并感受到锻炼时的快乐,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3)从单项转变成系统性学习
在新课改中指出,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讲解,避免出现单个知识点以及单个技术的学习,每次教学都要让学生练习多个技术,参加多元化的比赛,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索,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出发,尽量让学生掌握某项技术,并且把单项技术更好的融合到组合动作中,使用探究式教学带领学生去研究每个技巧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稳固的技术链,这也是体育课堂上单一学习转向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4)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课堂上,要对教师的示范教学进行整改,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教师的示范进行多次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照学习目标,对学生展开及时有效的评价,完成学和教、学和评之间的匹配,也就是让“学、练、赛、评”达成一致。在体育课堂上,多元化的评价要融合到教学中,并且把最终的评价结果,当做学生前进的基础。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运动技能的要点,以及在综合练习中的运用,并把单一的技能融入到比赛中,让学生临场做出分析和判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大单元的落实中,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教师要不断的去突破自我,提升自身的归纳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为大单元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3]。
结语
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完成四位一体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体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双减背景下的减轻负担、增加效率的一种模式。上文中讲解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以及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展开多元化的评价,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熙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20.
[2]顾永明,刘宝芹,蒋丽君,徐志标,徐雁雁.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水平三(五年级)《侧手翻》大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11):19-31.
[3]张培欣,邢中辰,王钦呈,蔡新民,洛圆博.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思与行——以水平三(六年级)《小篮球》大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10):46-56.
作者简介:陈凯(1981.7-),男,汉,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湄长小学,本科,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