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污水的存在损害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逐步引入,城市废水处理在环境工程中变得十分重要。废水需要得到有效处理,必须按照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减少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排水系统和工作机制不再适应新的环境工程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创新,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并确保水资源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
1 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内容
依照不同的污水来源,可将污水分成2种类型: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水中包含的无机物、有机物等物质较多。工业污水指的是工业生产期间排放的污水,涵盖大量的污染物,诸如重金属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强。从污水污染性质的角度分析,也可分为2种类型: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人为污染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发展中,产生的污水大部分与人为有关。导致水资源被污染的因素较多,没有对污水处理直接排放是主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污水处理已经涉及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除了市政给排水工程加强对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之外,在企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保证安全用水目标实现的同时,环保排放要求也能得到满足,有助于节约型环保社会的构建。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中,将工作重点放在污水处理工作上,可以为和谐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持,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的推动奠定坚实基础。
2 污水处理关键技术要点
2.1 预处理—生物滤池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预处理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固体物质的去除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格栅的作用,把污水中的颗粒杂质截留下来,以减少后续处理时对污染的加剧。使用微滤池与普通滤池相比,可以使污水经过生物滤池后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具备节约用水的优势。微滤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一部分悬浮颗粒及有机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二沉池产生污水混凝沉淀问题。微滤工艺具有截留效果好、处理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生物滤池具有很强的吸附净化能力和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适用于低负荷运行情况下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污水处理工程中。
2.2 CCAS 处理技术
CCAS处理技术为一种相对先进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又被称为连续循环曝气系统污水处理工艺,其系统一般为连续进水式的SBR曝气系统,在市政给排水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已经相对广泛。在对其进行具体应用时,应把握住该技术的应用关键点,即CCAS反应池,借助该反应池,可实现对污水的除磷和除氮处理,同时可实现对有机物以及悬浮物的有效降解,通过上述处理环节,水质可达到排放标准。要想真正发挥出该处理技术的较高的效益,技术人员要结合PLC技术进行编程控制,提高该技术在处理污水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对于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可构建人工湿地系统,该湿地系统中应含有湿地植物、介质、动物以及微生物等,上述各要素可实现相互作用,基于此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可达到一定的稳态。湿地系统中的植物作用较为显著,可有效截留污水中的较大漂浮物,实现初步水质净化。而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则可形成生物膜,基于此可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湿地系统中的介质,则可以发生氧化作用,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微元素,在上述处理方式下,将达到较为明显的污水处理效果。
2.4 AA0污水处理工艺
在开展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工作时,科学利用AA0污水处理工艺,能在短时间内对污水中的磷、氮等物质去除。并且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划分成多个环节,包括厌氧环节、缺氧环节等。由于阶段不同,对污水处理的效果会存在一定差异。该工艺的流程为:污水及沉淀池排出的回流污泥要同步进入到厌氧池,在缺氧池中包含原水中的有机物,将其作为碳源,与好氧池中的硝态氮反应,对硝态氮进行降解处理,并让污水进入好氧池,顺利完成硝化等工作。在厌氧池中,污水中的生物降解效率会大大提高,可将有机物迅速转化成低分子物质,这些物质的挥发性很强。在缺氧池,污水内的生物能够被降解,最终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对硝酸盐开展反硝化作用,让其逐步转化成氮气。
3 污水处理有效措施
3.1 污水处理泵房建设
由于泵房内设置设备较多,对设备设施的布局设计必须慎重,要从设备布置上充分考虑其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规划的重点和具体位置。一般情况下每个泵站在泵房设置6—8台泵较为合适。泵房的构造包括泵房的布置和构筑物(包括水泵、污泥处理设备)的设置。从技术上看,泵房的结构包括水泵房、污泥浓缩池和格栅池等。对于泵房来说,除了需要设置的基本设备外,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必要的一些措施来进行组合和布置。如在对工艺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还需要对设计单位在泵房设置相关设备进行布置。
3.2 改进处理流程
①在污水处理期间,应结合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情况,采取灵活、合理的方式对污水处理流程全方位改进与优化,加大污水分类处理力度。②污水处理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工程建设质量影响,只有采用质量性能合格的施工材料,科学规范开展施工作业,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中,应建立并持续完善污水处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做好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加强现场管理,做好质量检测和验收等各方面工作。同时结合生活污水中包含的杂质类型、来源,对污水进行针对性处理,合理应用污水处理技术和方式,提高污水处理的实效性。③对生活污水中杂质较多的情况,可以加强过滤器的使用。选择使用净化器,可达到快速净化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效果。
4 结束语
基于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做好雨污分流设计,同时要避免出现管道交叉现象。面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需求,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污水处理需求的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要优选污水处理设备,并通过对先进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质效。
参考文献:
[1] 魏旭海.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污水处理设计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1):96-97.
[2] 刘彬梅.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9):70-71.
[3] 高永贵.刍议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及发展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6):7-8.
[4] 崔萌.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对策浅述[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70.
[5] 李伟,王静.谈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及发展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