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指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现阶段,幼儿园能够充分认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领域活动的现状主要呈现出乐观发展的态势。但还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师为了真正发挥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正确认识到社会领域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此来促进社会领域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概述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增强幼儿的认知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领域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且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铺垫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指南》中,指出社会领域的五大核心经验: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其中,人际交往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基础且重要的社会生活能力;社会认知指的是对他人的性格、表情以及行为动机推测的过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这两方面的内容;引导幼儿体验幸福,就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让他们产生“亲社会行为”,具有社会“归属感”的人。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主要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还是促进幼儿快速实现社会化、获得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组织的前提,其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尽管《纲要》对社会领域活动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取得长远发展,但是因为我国过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够重视,幼儿园教师缺乏透彻的研究,受幼儿的人数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少。因此,现阶段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活动中实践性教学不足
从幼儿园教学内容来看,社会活动中实践性教学主要在教学中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对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进行培养,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社会特征,对规范其在日常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社会活动中实践性教学通常处在一个重要地位,我国在社会活动中实践性教学开展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课堂教学缺少主动性。社会活动中实践性教学不足很容易造成幼儿的动手能力弱,形成不会做事、只会做题的情况,对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幼儿独立思考空间有限
从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通常应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幼儿园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此种教学模式尽管简化了课堂教学,但也限制幼儿的自主思考空间,这样一来,非常容易造成幼儿思考能力差,思维模式僵化。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需要强化教学的社会性。社会性主要是人的固有属性,一言堂教学模式会扼杀幼儿的主动性,使得他们被动地接收相关信息。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对策
(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需要尽量避免枯燥简单的说教,利用多重化的教育形式,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教学的内容上尽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的生活内容。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需要按照幼儿所处环境中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热点事件等作为教育题材。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首都北京举行了大阅兵活动,为此,幼儿园教师需要组织幼儿开展《我爱你中国》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的手段上,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教师需要利用故事以及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譬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游戏软件等。灵活地使用这些多媒体设备让幼儿园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化,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形式上,幼儿园教师需要选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式,譬如社会实践以及游戏等。例如,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小超市》,幼儿园教师需要多策并举,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而要灵活应用,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达到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要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开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除了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之外,还需要仔细探究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要有效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本园的具体情况等。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幼儿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观察幼儿,并且发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会性发展问题,抓住教育契机,对带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进行设计,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效果。幼儿日常生活是社会教育领域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素材。譬如幼儿刚入园时会遇到许多同伴,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处理他们之间存在的各种事情,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互助与分享。当幼儿与同伴之间出现纠纷,应该怎样处理纠纷才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难题,其余还包括幼儿日常行为的文明举止,比如卫生习惯的养成等。把握好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也会有效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意识的形成。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强化教师教育意识
幼儿园教师作为落实开展社会领域教育的第一人,需要不断深化自身的认知,从自身专业发展做好社会领域教育工作准备。幼儿园教师需要在教学观念上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不断加强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理解,从社会领域活动的深化对目标的全面认识。此外,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领域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确保自身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支撑社会领域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定期反思幼儿园教学活动,进一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自身的社会领域教育的专业能力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升。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幼儿园应该为教师创设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通过培训工作以及实践工作等,为幼儿园教师自身社会领域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提供机会,这样一来,才可以从幼儿师资的层面做好教育准备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对幼儿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起步比较晚,大部分幼儿园在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充分地认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及时发现自身社会性领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譬如,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要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强化教师教育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社会领域教学的实效性,为幼儿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雪姣,武建芬.基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2]南姣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某学院为例[J].才智,2014(34):210
[3]嵇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现状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42-47.
[4]鲍明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