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验研究及分析

黄光瑜

广西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5302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逐步在发展,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残疾学生意志品质和提升残疾学生身体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较为特殊的领域,在实践教学中完全不同于普遍体育教学,其是通过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发展计划,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培养残疾学生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丰富其生活。因此在实践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加强对特殊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基于趣味田径的引入,着重阐述聋校中的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体育;特殊学校;趣味田径;聋校
DOI:10.12721/ccn.2022.15713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教学中面对的是具有身体障碍的学生,因此需要根据聋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良性刺激,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提升残疾学生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功能。特殊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对于残疾学生的身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残疾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克服自卑心理,扩大交际范围,有利于提升残疾学生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目前初中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对于趣味田径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

趣味田径教学法的教学理念首先应集中在教学的趣味性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将田径项目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目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较大,将田径课的授课过程训练化;为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不断地增加练习的强度和练习量,使学生失去了对田径课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体育游戏,虽然具备了趣味性,但是不能代替正规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形式单一

聋校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为主,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上课形式也相对固定,基本按照带领学生热身,做准备活动,然后将教授的内容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开始自由练习。同时部分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在逐渐的使用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游戏的形式过于单一,同时游戏的内容也相对固定,久而久之也使得学生失去了练习的兴趣。

二、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并重视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借助于教学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时,需要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要认识到与正常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对学生间身体的差异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设计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更好的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需求。具体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保持一致性。而且作为特殊学校体育老师,需要重视自身的教学理念的更新,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树立自信。

(二)突出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要对学生这些缺陷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耳聋的程度不一,必然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训练,并重视开发一些全新的训练方式,使学生通过锻炼能够增强自信,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老师要突出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即课堂上选择的运动项目和开展的体育活动都要以锻炼学生身体为前提,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设计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确保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策略

(一)加强体育教师对于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全面认识

田径的趣味性教学是在田径运动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习的田径运动项目进行改进和提升,脱离原有竞技运动和体育训练的指导思维,针对田径运动中项目特点,结合教学的趣味性对各项目进行改良,使之成为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对一些竞技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拆分,将原有的单人练习项目演变为团队性质的活动;将原有器材较重,危险性较高的项目进行减重处理,以及对于学生的技能考核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综合各类跑、跳、投的项目特点,设计出跑、跳、投组合项目。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能够轻松地完成练习,又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开展趣味田径教学

趣味田径教学活动对于场地的要求本身并不高,可在塑胶场地、草地或水泥地上进行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操场或篮球场,利用简单的障碍物开展跨障碍跑运动,使普通的跑步练习带有趣味性的性质。可组织学生在草地上进行青蛙跳或接力立定跳的练习,这样通过竞技类的游戏或者比较有趣的运动项目,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感到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并在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获得运动能力的提升。在器材的投放和利用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灵活设计,使器材可以更好地满足趣味教学的要求。如在体育器材的投放方面,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跳跃类练习中可以用小型呼啦圈一次摆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依次跳进不同的呼啦圈,做练习跳跃练习。通过自制或者寻找其他的替代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在跑道上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材料,如标志桶或者标志旗等器材,指定不同的往返点,使学生充分开展往返跑训练。另外,教师针对有限的体育器材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可用身边的沙包、矿泉水瓶等进行投掷练习。在创新器材和练习形式的同时营造有趣的运动氛围,调节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

(三)根据聋校学生的特点,丰富田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改变原有的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例如,可以将以往比较简单的围绕着操场的热身运动进行改造,可以用小组接力的形式进行练习,或者在跑道上为听障学生们设置重点提示物,让学生根据提示改变跑步线路,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将学生日常练习的游戏性项目加入到学生的练习中,例如,在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练习中将原来的跳格子游戏,改编为“十字跳”。而在练习投掷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投掷物变为矿泉水瓶,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装入适量的沙子或水,在学生对基本动作进行了练习之后,用标准的动作进行投掷练习。学生在原有的游戏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标准的技术动作进行练习,既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达成了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巧和方法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趣味田径运动的开展对于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改进聋校田径课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田径运动的趣味性教学,还能够充分发展田径运动在初中学校体育中的基础作用,为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但是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仍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有效解决场地问题、资金问题、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等,以实现初中趣味田径运动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庆.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21):80.

[2]王岩.浅析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拓展学生体育教育空间[J].中华少年.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