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量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建立自己的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土地的敏感性。为了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缓解各种矛盾,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土地制度的形成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的“三农”问题都是重点建设的工作。“三农”问题的首次提出时间是在2003年年底,“三农”问题的提出要求坚持正确的领导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提升农民的收入,帮助减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三农”问题政策下发之后,各地积极响应,并且得到了相应的成效,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土地对于农民阶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土地意味着以后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但是,目前的情况显示,在对土地征收的过程中不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对于征收的土地不按照相关的要求标准进行补偿、赔偿不到位、层层截留、不安置失地农民;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利益不够;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恶劣,当地的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等。在城市包围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农民手中缺乏集体土地使用权,很多地方出现了滥用职权进行土地增收的问题。当前,土地征收与职权的使用矛盾正在逐渐加深,该类问题值得高度警惕和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管理体系优化
2.1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体制
首先,在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应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针对管理的有关规范及其标准实行进一步细化,防止各区相关工作开展期间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如此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整个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强化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确保各项制度实现统一化、规范化的目标,能够极大地提升各项工作的开展质量与工作效率。
其次,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应确保土地规划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避免各项制度流于形式,产生不利影响,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而为了促使预期的工作目标得以切实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应确保有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在民众的支持下开展,从而切实提高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
最后,以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模式相对来说是比较粗放的,这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相悖,所以,应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针对相关工作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并对其不断细化,促使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覆盖更加全面、细致,权责更加明确与清晰。
2.2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宣传,增强国土资源保护意识
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认识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针对广大国土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班的方式,提高他们对土地管理法、土地卫片执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针对农民开展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时,应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真实案例、微信、文艺演出、“全国土地日”等,利用符合农民感兴趣的方式,让群众在寓教于乐状态下不断提升土地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还可以借助宣传栏、宣传展板、横幅、彩页等方式,丰富法制教育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果,促进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督、检查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情况,针对土地使用率低、耕地撂荒等情况,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吸引龙头企业,开发优秀的农产品,发展无公害、生态、订单农业,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布局,发展设施农业,加大土地投入,建设保温房屋等相关设施,完成节水、施肥等工作,保证土地的生产率。
2.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规范化
为规范农村土地管理,行政部门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是好地必先用于农业生产。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被毁坏的农业用地很难恢复。二是节约土地资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对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三是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兼顾土地资源质量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性。
2.4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缩小土地征用范围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为有效解决征地过程中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和征地范围过宽问题,按照缩小征地范围的要求,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土地征收目录,明确国防、军事、能源等公共事业、政府性工程,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开展的土地成片开发纳入征地范围。除国家、省重点工程外,城镇规划区外经营性用地一律不予征地,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解决用地需求,既实现征地范围的缩小,也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条件。
2.5强化农地制度改革,明晰农地产权管理与确权制度
要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土地制度的改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管理和确权制度,强化集体土地全民所有制管理机制和村民代表委员会的主导权;完善集体土地监管、分配、使用和地籍管理政策,强化集体土地用途管制,制止土地非法转让和擅自改变用途,鼓励农民投诉,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其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分配与社会稳定。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实施农村土地制度,就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土地征收制度,持续推进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问题,我国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既有增加城市承载能力,也有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有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村人口有序流动,顺利融入城镇的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下,农村将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单从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化这一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需要相应的改革。此外,我国农村存在着闲置宅基地无人管理、村庄规划体系不科学、征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乡村获得新发展必须跨越的现实枷锁。
参考文献
[1]殷慧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考[J].山西建筑,2018,44(30):232-233.
[2]郑利娟.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8.
[3]刘斌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08):12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