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美育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文雅聪

湖南省衡东县石湾镇平里完全小学,421400

摘要: 小学是少年成长的摇篮,近年来,小学开始更加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并以全面发展标准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需要以形体美、情操美和审美水平的培养为主要载体,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小学体育;美育融合
DOI:10.12721/ccn.2022.1571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美育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成为了培养人们形体美和内在美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强健的体魄、健美的肌肉、动人的曲线、协调、优美的姿势;并在追求身体美的过程中,唤起人们的美感,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可见,追求健康的体育美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一、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涵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美育的渗透主要是指协调发展,学生的身体时期具有匀称的体态,并具备开朗的心胸,能够做出带有力量美感和敏捷的技巧美感、极其优美的动作,在掌握更多体育项目运动技巧,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坚韧的性格,并形成正向的体育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就本质而言,美育其是是属于培养人美好心灵、使人能够沉浸在欣赏没和创造美的成就之中的情感教育。总体来讲,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发展是通过严格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力量、技巧的提升,其重要核心在于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具备健美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良好发育。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发展能够塑造更具美感的形体美、情操美,使学生具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使这种能力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和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优质的辅助。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美育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体育审美观是对体育美的理性认识,是体育审美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树立对人体和运动技术的正确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在引导学生重视这一目标中去充分感觉到美的体现——形体美、动作美、道德美等。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要目标是要塑造形体美的观念:体育锻炼可以塑造个人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身体。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灌输与引导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学中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美的需要,美的概念,美的观念,美的感情,美的欣赏等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动作美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应增强学生对动作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坐立、行走、跑动等姿势。例如,体操、课间舞蹈等,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地展现着自我的优美动作以及自己的青春活力;使学生既会动作又懂审美,在活动中产生特定的知觉状态,让精神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并能在实践中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另外,培养学生道德美的观念。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美:完成比赛、超越自我就是一种胜利的美;美可以体现在夺冠时,也可体现在场上的激烈竞争,场下的相互拥抱与掌声雷动等。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深刻领会美,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美境界。

(二)挖掘语言美

教学语言的准确明晰、简洁有力、生动形象,能更好地说明事理、启发思维、感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美的作用。在语言的形式上,表现为句式的长短错落、节奏,节拍上的昂扬与舒缓和谐的美;在语言表达上,应力求简练、准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如在进行队列练习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口令,实施美育。口令要清晰、宏亮、有力,要有与动作协调的鲜明节奏,对动作结构不同的练习,相应地在口令上或轻或慢,内容上或长或短,声调上或高或低,或高低相同或长短配合,与动作浑然一体,成为动作过程强有力的指挥,和谐的伴奏,使学生从口令中感受到美,并为之振奋鼓舞。

(三)实施美法,寓教于乐,收到美育功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环境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谈话法、游戏法和竞赛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美与运动环境美中,通过观察、讨论、练习,发现、体验、表现、创造体育中的美。即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运动量的大小,练习密度的高低把整个教学过程排列起来。然后再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或者在难度较大的教材前面搭合适“台阶”,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拾级而上”,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或者在比较枯燥、严谨的教材之后安排一些轻松愉快有趣而又有益于下面教学的活动内容,使全课呈现出一个有强有弱、活泼有趣、明朗紧凑的教学组织环节。具体到技术教学中,要做到动作的合理与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动作在幅度、力度、节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自由感、韵律感和美感,使学生能从教师所做的动作中直接感知所学动作的要旨,建立完整的直观优美形象。通过这些组织教法,使学生在不间断的欢快氛围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美的满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学生的耐力教学中,由于场地限制,教师通常采用固定不变路线的定圈跑或者定距离跑,使学生感觉特别苦特别累,产生提起这个教学内容就害怕的心理,当然无从谈起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将有限的场地图案化,采取小场地内进行:如螺旋式跑法、圆形跑、三角形、8字形、迷宫等不同形式的跑,或是采用游戏法、比赛法,通过不同形式、富有情节内容、激烈竞争的跑、跳、投等各种动作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美的享受中,获得耐力素质的提高。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的团结协作、友爱关心、互助互利的和谐关系,能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进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挖掘理论教材的知识美

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美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本知识。如体育与美的关系,健康美包括哪些内容?身体美、运动美、道德美的标准、种类有哪些?体育教学中如何健美等。特别是体育发展史中的每一个成就,无一不展现出美的日臻完善,从丑到美,到更美的进步。因此,体育教学中应让学生知晓体育的发展史,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体育发展中,通过制止、打击体育中的假、恶、丑(禁止使用兴奋剂、杜绝黑哨)的行动、事实,帮助学生明辩体育中的美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还有,在体育史中,某些运动员本身就是美的使者和化身,如体操皇后霍尔金纳健美的身姿;球王贝利出神入话的盘带;篮球明星乔丹摩天扣篮……他们在体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让人们感到心弛神往,美不胜收。

三、结语

美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美育,完善和升华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是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作为美的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诱导者,应有效地运用教学双边的体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仪态,语言的表达,教学程序与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美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之美,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特质展现路径探究[J].杨建军,刘治国.青少年体育.2016(10).

[2]论作为美育的学校体育:内涵、诉求及价值表征[J].赵茜,方志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