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路径研究

朱云飞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路桥工程数量激增,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出行体验和生活水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也对路桥施工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各业内人员开始积极地进行体系优化,而人力资源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成为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短板,明确具体的创新方案,以期带动行业发展,确保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 路桥施工;人力资源;创新管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人才强国理念是我国社会发展始终秉持的中心思想,人力资源也被当作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路桥施工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提升生活品质,为更远距离贸易活动提供便利的重要项目,故而在面临更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时,必须要结合人力资源的创新要求,不断调整思路。但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对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其形成正确认知,不断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总数不够

各企业通过进行细致的社会调查后发现,截止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一级以上资质的企业数量已逾700家,行业所需人才量众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哪一家企业掌握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就拥有了未来发展的潜力,再多变的市场需求也能够逐渐调整并适应,故而上述需求便造就了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局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人才储备量极少,大部分资源都是应届毕业生或工作经验较少的理论型人才,其想要委以重任,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指导,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路桥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的问题也就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掣肘。另外,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在教育机构受教育的理论型人才通常缺乏实践经验,其日常生活复读除个别自制力较强的同学以外,都不会选择过早的步入社会,致使同龄毕业生尖人才的综合素质相差较大,很多表面光鲜简历内容丰富的毕业生都是理论型人才,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致使人才短缺问题长期无法得到缓解[1]

(二)工艺特殊性

路桥施工项目和传统施工项目相比有明显差异,其大多施工操作都是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并且耗时较长,很多情况下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偶尔出现工艺停滞的情况。另外,路桥结构其需要满足极高的安全性要求,故而阶段性工艺完成后,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检验返工,故而部分施工项目甚至4~5年才竣工。上述情况使得很多相关专业人才望而却步,其对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因此大部分施工人员都会选择拒绝,以免影响自己的生涯规划,即使部分人员选择参加工作也很难调动热情。另外还有一个最直观的因素,现阶段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技术型人才都对工作有一定的要求,但路桥施工因为是一项连续的工作,故而大部分时间其无法休息。而在快节奏的当下,假期恰好是自我调整,恢复工作活力的重要渠道,故而长达多年无法休假,会让很多人才难以承受选择跳槽。

(三)知识受限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已经迈入快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但这都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得来的,故而在面对如此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先进技术手段和工作模式,了解并分析自身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但现阶段,人力资源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具有主动学习意识的人才团队会思考相关知识,并自主钻研,能够很快对新型技术进行了解,至于中等程度的人才团体,会根据固定资料进行研究,对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但始终存在一类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没有自主学习习惯的人才团体,其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逐渐变得目光短浅,成为井底之蛙[2]

二、 路桥施工企业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传统的路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以约束和控制为主,没有考虑职工本身的优缺点,这体现不出对员工的尊重,也不能将其个人能力良好的发挥。另外,过于强制的控制会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面对工作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此,首先相关人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此来帮助员工提升工作积极性,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员工解决部分私人问题,例如家庭困难等,让员工有归属感,进而更努力地完成工作。其次,施工单位必须要定期进行激励,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假期或奖金,对部分工作带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岗位进行绩效提升,因人而异。最后,施工单位要明确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有本质的区别,不能一味地控制管理而不培养激励。对此相关人员需要注意激励机制的构建,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对先进的个人或群体进行表彰,并下发一定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对玩忽职守不认真工作的员工予以惩罚,为其树立危机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更好地开发员工个人价值,带动整体提升工作效率[3]

(二)创新培训形式

对于人力资源而言,很多情况下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直接应用在实际当中,虽说原理大同小异,但面对实际工作时要以实际情况为主,不断收集数据,调整工作方法。基于此,首先,管理人员要分析传统管理体制的短板,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培训模式的规范化,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培训力度,还能让员工把最新的相关信息学到手。其次,路桥施工团队的管理人员要把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站在更立体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分析,明确各岗位的优化方向,改变原有死板低效的培训方式。最后,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企业的培训方式也要发生改变,从传统的言传身教口述转化为现如今的信息化培训,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硬件设施,丰富培训方法。

(三)解决知识桎梏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要鼓励员工积极主动的对接市场,了解市面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全新的工作理念,为工作人员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并将理论知识作为晋升考核的内容之一。其次,企业内部要建立互帮互助的工作模式,部分年纪比较轻的员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其他工作经验丰富的年长同事来培训相关知识,在企业内部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确保每个人都能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知识储备[4]

结束语: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源动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路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针对性地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发挥人才实力的同时,能够带动整体提升经济营收。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路桥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的短板,明确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旨在帮助工作人员整合多方资源,明确优化方向,为未来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光渊.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1):2.

[2]郭昌蓉. 基于提升路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6(4):1.

[3]王磊. 路桥施工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研究[J]. 房地产导刊, 2018, (029):119.

[4]范生波. 路桥施工的创新管理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