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建筑业资质管理、审批及对建筑业企业资质提档升级的探讨

尹辉

咸宁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建筑企业为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不惜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而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平等性。频发恶性市场竞争的原因是,建筑企业缺乏良好的资质和基本的竞争素养,所以建筑企业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本文从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探讨了应当如何提档升级建筑企业资质,以期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质管理;建筑企业;提档升级
DOI:10.12721/ccn.2022.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是一个企业得以有效发展的基本前提,需要管理的内容有企业注册资金、施工技术人员、施工设备等。建筑企业想要实现市场开发、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就需要提升自身的资质。建筑企业一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资质管理工作,持续改善自身的资质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然而,我国在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一些建筑企业无法满足重要领域的等级资质要求,难以促进自身的发展,也缺乏完善的资质管理机制等,所以仍需不断加强资质管理工作。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资质管理问题

(一)无法满足重要领域的等级资质要求

我国在不断建设和投资基础设施的同时,一些建筑企业受到结构调整的影响,无法快速转型升级,只能够满足传统建筑市场的等级资质要求,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所以,此类建筑企业应当重点突破重要领域或提升自身的资质[1]

(二)未重视积累代表工程业绩

建筑企业未重视积累代表工程业绩的体现如下:最初由于缺乏资质或高等级资质,进而难以提升自身的投标优势,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项目或大项目,以集团的形式参与投标,或实施各项业务,自身业务无法受到认可,也没有重视积累业绩;其次建筑企业缺乏符合工程资质要求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且在项目实施和竣工完成后,忽略了收集和整理基础资料,采用了粗放的项目管理形式,难以在申报资质时获得有效业绩,对工程业绩累积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未重视统筹规划,也未有效配置资源

近几年,一些融资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建筑企业投资了大量的PPP项目。集团所属企业如果缺乏高等级资质、不符合单独负责工程项目的要求,原本能够以集团企业名义积累PPP项目业绩,但是因为企业集团并未落实相关的企业资质政策,也未支持所属企业提升自身的资质等级,导致其所获得的项目在资质评定中无法作为有效业绩。

(四)并未重视管理工作,资质总体规划不足

一些建筑企业忽略了研究和制定资质规划,过于依赖资质申报或采用关系办理资质升级。在这些巧取思想的影响下,并未从长远的角度,从业绩、人员和技术等方面,做好资质申报策划工作,也未规范管理各类项目,所以,无法主动申报或升级企业资质[2]

二、对提升企业资质管理水平的探讨

(一)采用完善的资质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应当在内部打造专业的工作领导小组,在资质管理工作中,明确主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各部门应当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资质管理情况,并全面研究重要问题。资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召开定期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各类问题,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总的来说,应当从任务目标,进度计划和重要环节入手,实时掌控资质管理工作,并落实好各部门的主要职责。

(二)重视策划和优化项目施工及资源配置

在最开始实施项目时,建筑企业应当重视施工策划工作,如果项目调节余地不足,可以科学地采用合法合规,便于操作,且有助于企业积累资质业绩的各类施工模式,划分好各项施工任务,为所属企业的资质等级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三)采用新的资质升级措施

一般来说,在申报企业资质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当拓展自身的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通过兼并和重组等途径提升自身的等级资质,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同时,企业应当积极联系国家资质管理机构,借助自身的国内外业绩获取高等级资质。此外,企业还应当联合外部施工单位,引进成熟人才,做好人才储备等工作,以促进自身的生产经营发展,达到资质升级要求。

(四)实施激励和约束机制

建筑企业可以为注册一级建造师等资质的人员提供奖励,鼓励员工主动获取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或资质申报的相关专业,并按照不同的档次,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企业还应当在绩效考核内容中加入资质申报和资格管理内容,开展常态化,长期化的知识管理工作[3]

(五)加强考核建筑工人素质

建筑企业目前缺乏高素质劳动力,难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在评定建筑工人资质等级时,应当在相关标准中加入素质指标。例如在资质标准中重点考核基层劳务工,将科技进步指标加入特级资质考核内容中,将科技活动经费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加入具体考核指标中。同样在考核建筑工人素质时,应当考虑企业是否设立了民工培训机构,是否在基层从业人员中落实了持证上岗制等。

(六)合理调整资质类别

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目前采用了过于繁多的资质管理类别,对企业的管理质量造成了影响,企业应当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措施合理的调整此类资质类别,例如整合或去除一些类似,不符合实际的资质管理规范和管理方案等,尽量简化企业资质制度,进而提升企业资质管理力度。此外,在合并企业资质时,应当控制好工程建设内容,例如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特殊工程,按照土木工程和劳务等不同的资质要求,合并这些特殊工程,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行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们应当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此外,建筑行业目前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特别是缺乏高等级资质,面临着恶性市场竞争等,所以,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这些问题,并基于实际情况,采用有效措施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孙申基, 刘科军. 要与时俱进地搞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浅谈学习2007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体会[J]. 甘肃科技, 2013(1):5.

[2] 佚名. 深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住建部吴慧娟司长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宣贯会上的讲话[J]. 中国有色建设, 2015(1):3.

[3] 无. 江苏省发布重要通知: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业绩管理(苏建函建管〔2021〕412号)[J].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