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杨忠华

​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中心小学校,409015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部对国家的校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上升,逐渐把体育教学作为小学的教学重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学校体育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以及挑战。通过分析当今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在小学中进行的体育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小学;体育教学;体育运动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体育教育,虽然我国已经提出新课程改革,但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体育课程是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课程之一,结合新课程改革应该重视体育、发展体育,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做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进行结合,避免传统的散漫教学方式和口头教学手段,创新体育课程模式,让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锻炼好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

一、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学方法穷出不尽,但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都缺乏具备多样的教学方式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前没有做好教案和课前准备,而是简单地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没有收到对待体育运动的正确和积极的思想教育,学生逐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减少,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进行的游戏还是传统的游戏贴膏药等这些,导致了整一节课节课缺乏趣味性,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都是以传授动作的技术为目的而上课,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却没有做到位,以至于学生厌倦体育课程,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和兴趣低下,体育课程教学在学校体育中没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理论知识不重视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脱离了理论知识都不可能存在,体育教学也是,但如今很多小学的体育课堂却缺失体育理论知识的指导,仅有室外的以身体运动为主对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严重缺乏基本的体育运动原理的认知,导致学生只认识动作的表象而不知其中存在的动作原理,没有发挥到教书育人教育的真正理念,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正确理论知识作为提升自身体育运动能力的支撑点。

(三)体育教学器材投入资金不足

学校的场地数量以及设施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情况参考目标之一。完整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需要用到大量的足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缺乏进行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与器材将会各方面的影响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较多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与体育器材是缺乏的,体育场地过小和器材缺乏,如果同时上课的班级数量多,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部分学校存在着歧视课外运动与课外活动的现象,着重于与考试相关的文化课上,学校把资金投放主要放在文化课上。由于缺乏建设所需的资金,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不足,很难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使很多的体育项目无法开展。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体育教学思想的改变

美国的科学家研究中清晰得出结论,学生经过一定的体育运动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效率和文化成绩会有到一定的提高。体育运动不但能大大的增强学生的身体各项素质和身体机能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目的的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锻炼,是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的,相反,通过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的的指导,学生们经过体育运动后,身体技能各方面得到了提升,就有足够精力追求知识的提高。认真落实加强小学生体育、增强小学生体制,高度重视小学生体育工作以及加强小学生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可见思想的改变可以得到多种重要的效果。

(二)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工程师,学校体育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是与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情况息息相关的。体育教师的学历与专业就是推进课程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小学体育学科的师资应该是来源于高校体育师范专业的教师,根据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提高本校的师资力量,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师的科研和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上去了,学校的体育课程水平才能上去,教师要无时无刻清楚自己的教学职责。在当今小学体育教学的大背景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自主锻炼的良好意识,必须各方面的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课余时间,小学体育教师要多阅读相关文献与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潜心钻研自己的知识领域,从而在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更加科学的和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三)完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建设

学校应加大对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与注意,对于现有的场地设施应该最大利用化,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而不是使场地设施形同虚设,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心脏”。在体育教育的资金方面,学校应该加大支持,供应充足的体育用品,杜绝出现缺乏体育投资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有效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建筑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挖掘社会上的其他体育教育资源,为了达到缓解目前存在的体育场地设备与体育教育所需之间的问题的目的,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对学校体育建设的功能,例如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一把手,体育课程具有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的突发性事情相对来说比较多,特别在小学,这就要求还要在课堂中了解学生的的身心状态。在现代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符合现代教师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需要学习的内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课堂中,多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以鼓励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热情,以与时俱进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体育是他们最想上的学科之一,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充满活力,喜欢户外运动,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活动欲望。进行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认真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训练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寻求新的教学策略,在执行体育教学活动中总结。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脱离了现代发展的轨道,面临着改革创新要求。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新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能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以保证小学生的体育课堂能够顺利的开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课程,进行体育运动,形成健康强壮的体格,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提升文化学习成绩。所以改善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是很有必要的,有效从各方面促进体育教学课程各个阶段的连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勇.浅析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7).

[2]曹洋.浅谈小学体育教学[J].科技信息,2020(15).

[3]韩旭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