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石凡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园林绿化所,甘肃省兰州市,730050 ​

摘要: 伴随城市现代化发展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自然颜色与生态气息陆续减少,城市园林景观随之体现出极大价值,但如何科学化开展园林设计是其重点所在。基于此,文章在园林设计工作中,针对植物在配置与造景层面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植物配置原则,其次论述了植物造景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DOI:10.12721/ccn.2023.15724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近年来,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如何将园林设计与城市现代化规划实现有机融合,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园林设计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在园林设计工作中,针对植物在配置与造景层面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在降低城市污染与噪音,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亦可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1  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工作中需遵循的主要原则分析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对园林植物实行配置时,需遵循园林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应用不同配置原则,保证植物搭配的合理性,提升植物的成活率,优化植物栽培条件,具体如下:

1.1 科学性、创新性原则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创新属于其灵魂所在,直接决定园林绿化景观整体设计效果。园林景观在设计环节,需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原则,以施工地点的特色为基础,营造设计感的同时,契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相关要求,最终创造出精品化的园林工程。

1.2 植物健康发育原则

园林植物在种植后,需对养护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日常对苗木做好养护,定期对病虫害执行防治工作。与此同时,需重点思考植物不同品种之间所起到的相互作用,确保园林植物可健康茁壮的发育生长。

1.3 生态学原则

以施工地点的土壤、水文、气候等为参照条件,挑选适配度最高的植物品种,对各种植物在园林设计环节开展科学化的配置,保证园林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挑选园林植物时,以实际状况为着手点,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当地自然地理状况,挑选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符合生长发育要求的苗木品种。

1.4 美学性原则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需要挑选属性相契合的植物,在植物配置工作中,属性契合的植物可在种类、颜色层面实现统一,提升其在观赏层面的整体效果。

1.5 目的性原则

园林设计工作中的植物配置必须具备实用性,设计人员对园林正式开展设计前期,需对施工地点的自然环境开展全方位考察探测工作,选择符合实际需求及具体状况的植物搭配方式。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进行配置工作期间,需重点思考植物的功能性与价值,例如一些植物叶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气孔结构,可以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予以吸收,对园林空气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1]

2  园林设计工作中的植物造景分析

2.1 运用几何学实现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工作中,运用几何形实现植物造景,可合理提高园林的整体层次感,为观赏人员带来崭新的体验。基于此,在园林设计工作中,首先需充分发挥园林地形的差异性特征,开展几何学设计工作,让观赏性植物在排列层面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方式。其次,借助藤本、乔木、灌木等植物自身的形态、线条、颜色等实行合理搭配,科学运用植物特征,加大园林设计在视觉角度的层次冲击感,最终强化园林在观赏层面的整体性能。

2.2 水体植物造景设计

园林设计工作中水体植物造景是其重要组成,需注意以下内容:

2.2.1 在水体空间实行部分留白,让留白区域的水体与植物相互之间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在挑选水生植物期间,需挑选生长繁殖速度偏慢的植物,并布设一定的隔离带,对植物分布空间实行合理调控,防止水生植物扩展到整个水体环境中。

2.2.2 不同水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有不同需求,在挑选水体植物时,需对水体中的泥土以及土质实行合理检测,以检测结果为参照,挑选适配度最高的水体植物。

2.3 独立以及群体景观的设计分析

独立景观与群体景观在用途和效果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园林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通常会在宽阔或明显位置对风景园林执行设计工作,对整体环境起到优化效果,提升园林环境在审美层面的价值。由此,针对该类园林实行设计工作时,需着重思考空间所处环境、园林空间大小、园林与建筑物相互之间的协调性等,以上述条件为参照,挑选适配度最高的植物,开展协调性的植物搭配工作,由此对山体景观或建筑物起到一定的烘托效果。

群体性景观在设计环节,在植物搭配期间,可以选择一种植物作为主要植物,再用其他植物作为辅助烘托,让园林在观赏性层面具备较强的特点,同时不会产生任何杂乱感。

2.4 重视园林空间划分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山体、假山、建筑主体等,会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空间,要想加大园林在观赏层面的性能,在园林设计时,需重点思考不同植物对园林植物造景所形成的作用,与植物生长特征、不同空间植物造景要求相互结合,利用植物造景方式,让整体建筑物与园林共同组成一个闭合却不封闭的审美性空间,加大园林在设计环节的整体观赏性效果。

2.5 重视园林时空变化

植物是影响园林景观的核心因素,植物在生长期间周期与习性具备不同特征。基于此,在园林设计工作时,首先需思考植物的形态,其次思考植物在生长层面的特征,以此为参照,对植物实行科学布设,让植物所处区域最为适合其生长发育,让园林在观赏性层面具备长远性的价值。

2.6 植物造景设计的科学性

在植物造景设计工作中,影响诱因极多,设计工作开展前期,需对风景设计地点开展实际考察,考察内容包含:园林文化价值、园林审美价值、园林生态价值、建筑开发成本、周围建筑与环境、设计区域的地形、自然气候、水文条件等诸多因素。由于植物造景各部分因素之间会存在不同的矛盾,在设计期间需要对各个因素予以合理平衡,让植物造景在艺术性、审美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层面实现完美融合[2]

结束语:综上所述,园林设计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城市园林设计属于市民在现代化快节奏生活中,与大自然环境密切接触、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可缓解市民日常生活压力,放松以及愉悦身心。在园林设计中深层次探讨植物在造景和配置层面的内容,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准与质量而言,拥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娣,李芊芊.园林设计视域中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要点[J].中国住宅设施,2022(08):57-59.

[2]尹思元.探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J].居舍,2022(1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