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把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年9月25日-27日,我受邀前往兰州大学参加中国物理学会举办的《中-美物理教育论坛》。在会议间隙,与清华大学王青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王小力教授关于在物理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进行了探讨。
回到成都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政教育?从小根植爱国之心,感恩之心,而不是等到考进大学才来谈爱国主义。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特别是物理学辉煌的发展史,本学期的课堂中,我进行了思政教育与物理教学的融合探索。
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以及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展现的是最真实、最客观的、最科学的世界观,物理学思想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人类社会生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推动力。人文性较强的思政教育与逻辑思维性较强的物理课程实现教学上的融合,能够在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形成学生特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即:全面育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的引领和提升。因此,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有思政教育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是思政教育的载体与核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内容如果过于单调,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不大,不仅会破坏物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还会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抵制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因此,物理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思政教育,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精加工、筛选,充分梳理并发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
物理课程中的抽象概念、值得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相结合。所以说,相比其他课程,物理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建设潜力更大,前景更广。
二、中学物理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
(一)从物理知识的科技应用现状切入
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基础的物理理论已经逐渐实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在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与丰富的基础上,我国的物理研究成果逐渐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生活水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量子理论的出现,我国的物理研究逐渐在量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拓展,从而诞生了诸多如量子通信技术、激光处理技术、纳米测量技术以及光缆超导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这些成果的出现与成长,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近三年,每年诺奖公布时,我都会准备一场当年诺奖获奖者的科普讲座,把相关的获奖成果、技术上的应用案例带给学生,结合我国目前的科研水平,分析我国国内对此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思路,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在物理实验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我首先复盘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实验,从达芬奇的螺旋提水机到伽利略的望远镜,从牛顿的分光棱镜到密里根的油滴实验……,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甚至自掏腰包从咸鱼网站购买二手的大学普物经典实验器材),让学生动起来——了解物理实验的历史背景、科学家当年的实验思路、学生尝试安装实验设备,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一次数据不行测二次,一节课做不完实验我用晚自习或者周末义务指导学生做实验,直到得到符合实验预期的数据,这个过程很枯燥,甚至很多学生说:没想到物理实验要求这么高?为了减轻学生对实验的乏味感,我在每次实验前,会先给孩子们打预防针,实验测量结束后,孩子们相互交流数据,让不认真做实验的孩子们感到压力,并且在结束实验后,我专门讲误差分析,让孩子们自己改进、设计实验器材和方法,甚至我还自己在淘宝网买材料,复盘古代的实验器材,比如:我复盘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伽利略博物馆的伽利略斜面和等时圆模型,让孩子们回到文艺复兴时期,了解伽利略当年时怎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孩子们非常有兴趣,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巩固了物理的基本理论,了解了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孩子们对物理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坚持物理课程的高质量建设
课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质量高低与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要结合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对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优化教学内容中经典与前沿、系统与交叉、理论与应用、标准与多样的关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呈现出的新形态、新业态、新常态,物理课程要与时俱进,要体现物理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物理教学反映科技前沿和时代特征。探索开展以物理前沿进展、实际应用、创新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的案例教学模式和问题导向的研讨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好奇心,使学生善于质疑辨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中融合思政内容
在如今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也就是基于物理课程的课标要求来完成相应的单元模块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全面把握力、热、光、电与量子物理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个人对于物理知识与应用的个性化认知与理解。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完成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物理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归纳,还需要将网络化的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例如科技相关的新闻报道、科技影视作品等,这些都能很好地完成传统课程资源与现代科技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如此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中,中学物理教师选择一定量的优势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全面实现教学资源的思政化教学。
(无)世界很大,带孩子们走出去看看
我一向认为:最好的物理课堂是在实验室,而不是教室。借助于市科协专家库成员的有利资源,我每年都会组织孩子们走进科技馆、走进大学实验室访问。中科院高能所正负电子对撞机、四川稻城LHAASO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中科院上海光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孩子们走进国家大科学装置实验室,亲身感受我国科技实力的发展,这是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更是学习物理的难得机会。
总之,将思政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定学生终生学习的信念,以生为本,一定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思政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将思政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物理等理科性的学习课程中,进而全面渗透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从而培育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松婷.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9(04):94.
[2]林铁强.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高中物理“后进生”的转化[J].福建陶研,2017(0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