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意义
(一)增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民办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中引入产教融合模式,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设置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差异性更强,且具有更加成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民办高校的毕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具有职业技能强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反应,使自身融入到企业集体中。因此在民办的高校开展产业融合可以显著增加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优势。
(二)满足学校和市场双方的发展需求
在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影响,现已成为人们消费购物的主流方式之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民办高校更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重点培养专业型的电商人才,并且运用产教融合的形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在加强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学生更好适应岗位职责奠定基础。当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的购物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商品购买,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市场,只有具有专业、技能强以及熟知市场贸易规则的工作人员才能在电子商务领域中获得持久性发展,这也是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综上,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引入产教融合,既可以帮助民办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实现毕业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由校园到岗位的过渡。
二、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
大部分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因此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上都存在欠缺,特别在教学理念上缺乏特异性,没有切实考虑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盲目参考模仿公办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从发生学的逻辑角度进行分析,民办高校成立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优越性人才。但是目前在大多数民办高校中,其设置的专业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即现有专业内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最终致使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根据专业所学找到所匹配的岗位。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无法有效对接,致使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历与能力不匹配的情况,民办高校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二)协同效应不强
在民办高校中,电子商务专业已经采用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但是由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应用时间较短且缺乏形而有效的探索,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无法保证不同课程的有效对接,在专业内容上也存在分散性的特点,最终致使资源共享成效偏离预期目标。民办高校在电子商务中应用产教融合模式时,由于指导观念落后、指导标准不统一等因素,致使产教融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受到阻碍,不利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长久发展。同时在产教融合模式应用中,由于专业统筹缺乏完善性,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停在表面,在合作教学中既无法体现出企业参与的价值,也无法体现出合作教学的效应。
三、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创新探索
(一)实现课程专业的全面融合
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专业的融合,通过对课程的优化调整,让学生享受到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带来的优势与成果。进行电子商务课程融合时,民办高校首先应当掌握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根据市场需求对学校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由于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中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高校要以专业课程为导向,着重增加学生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三个层面的教学,紧跟行业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当代营销技巧。同时还应当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让教师参与到企业发展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进而实现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学校可以与对接企业之间签订人才发展计划或者合作开设实验基地,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了解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动态,既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二)完善实施细则,实现协同效应
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时,应当注重统筹协调。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达成统一的目标,学校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得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校企之间的协同效应,建立合作育人的指导原则。产教融合模式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关系,通过严谨化、细致化的规范条例,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的成效,将民办高校专业教育与产业统筹相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民办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展开教学时,应当以市场发展需要为目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对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化,帮助专业化教学与产业转型目标的实现,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三)与校外企业建立生产教育基地
“闭门造车”是所有专业领域中的禁忌,而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在科技变革的背景下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应当积极了解把控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前沿的电子商务技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才能在电子商务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想要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思维和技术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企业之间合作建立生产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后通过在产业园或者电商基地的实践学习,将理论知识纯属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职场中的压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电子商务的核心。
(四)工教综合化教材的开发与运用
民办高校所选用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大多模仿自公办高校,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因此的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与学生发展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现有教材中大多侧重理论知识,对于电子商务实践领域的相关内容渗透较少,使得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也不利于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当前社会紧缺大量应用型人才,因此对民办高校教材改革试题在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民办高校在对教材进行开发时,需要由知识体系结构完善、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准确把控时代发展动态的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将教研实践活动与理论相结合,撰写出适用于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系列教材,使其为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提供基础。
结语
民办高校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时应当及时掌控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深层次分析企业发展中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切实发挥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剑锋. 基于"共享工厂"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育人路径探索[J]. 电子商务, 2020(1).
[2] 李浩明. 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五双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 2022.
[3] 胡娟.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以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为例[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3(2):3.
[4] 胡娟.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以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为例[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3(2):3.
[5] 王亚芬, 石艾鑫. 人工智能背景下民办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 今日财富, 2020(09):35-36.
[6] 郑煜, 王蕾. 产教融合:民办高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发展进路分析[J]. 消费电子, 2020.